“一位司铎很明显可以将梵二对修士有关建树灵修所说的话适当地贴合在自己身上:‘灵修的建树应当紧密地与教理和牧灵实践连接起来。’”
从第一所隐修院的产生,直到当下的新团体,奉献生活的所有形式都是因着圣神的召唤而产生的,根据福音的教导跟随基督(参阅修会生活革新法令2)。
为司铎之培养,大修院是必需的。在大修院中所施予修生的完整教育,应指向一个目标,即按照耶稣基督乃导师、司祭与牧者的标准,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牧人。
从理性来看待这个问题:幸福感始终决定于人的欲望的大小与实际获得的价值。即幸福=拥有/欲望,这个公式的意义在于幸福的程度是与拥有成正比关系的,拥有越多,幸福度就越大。
奉献生活的本质是个人与基督的紧密相连,当基督位于度奉献生活者的生活中心,他们就能活出圣若望保禄二世在《奉献生活》劝谕的话:献身生活的确是降世圣言耶稣上对天父、下对世人的生活与行动之道的活生生纪念。
他开始便说:“今天弥撒三篇读经发挥了双重的主题,而实际上它们的主题只有一个。三篇读经都谈到天主是一切事实的中心,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中心。
在预备会中修女们提出修会的现状,并依据现状学习撰写提交大会提案,分辨神恩,回顾奉献生活的意义等。
幸运之神一直厚待着我,我嫁给了一个好男人,有一份极具创造力的工作,还生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儿。直到1998年之前,在每年的感恩节我们对生活所怀有满足多于感激。
真像圣咏所说:“看呐,兄弟和睦同居,是何等的美善。”同年级的修生,相对来说,拥有更多的共鸣。修生是一群特殊的读书人。因为修生们作为学生,十分渴望学识进步,作为修道人,又要兼顾灵修。
事情的发生经过是这样的:他计划在过完年后要动工扩建住宅,因此提早一天动身,到一位亲戚家去过夜,以便第二天一大早去购买建材并顺便办理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