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许多人虽为平凡的人,内心却装满了太多的东西,金钱、名利、地位、人情,让太多的东西占据了自我内在的空间,日积月累,不堪重负,致使信仰成为了外在的形式主义。
这一切的基础是因为一个基督徒的生命内在实质发生了变化。我们应在信仰中不断塑造自身的神圣品格,并坚持不懈地彰显出来。而这正是教会牧灵工作的核心。如果说信仰是我们生活的“根”,那么品格便是结出来的果实。
《天主教教理》重申:“天主的工程启示出祂本身是谁;反过来说,祂内在生命的奥秘的光照下,祂的一切都得以理解。同样,在人身上也有类似的情形。
因此为走上和好之路,必先体验到内在的悔改;也需要勇气,谦卑地接受耶稣的诫命。他的圣言是不容怀疑的:不但挑起间隙的人必须寻求和好,连那受苦的人也要寻求和好。
这部作品特别注重内在生命和心理的描述,在西方文化中树立了独特的、也包括非宗教性质的风格典范,它的影响广被全世界,直到今日。
挑战,来自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矛盾——外在的压力是我们大陆教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内在的矛盾是我们教会自身存在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宗徒大事录,却会发现在教会和天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统一。首先,两者都是期待的对象。宗徒们和玛利亚一同恒心祈祷(宗1:4,14),渴望教会的圆满实现和天国的来临。
但是,对于我们都奉献生活的弟兄姊妹,必须记住,我们的奉献生活的内在本质是成己,是追求自己的成全。这应该是天主的命令,也是荣主救灵服务他人的基础。谈到这里,我们又当问我们为何要追求成全?
我们的灵修之旅,就是不断向内探索,穿越一重重“住所”,最终与内在的神性相遇的过程。漫步在阿维拉,就如同行走在这座“灵心城堡”的实体之中。清晨,我登上古老的城墙,脚下的城市在晨曦中苏醒。
教宗表示,我们每次参与弥撒,获得圣体的滋养,「耶稣和圣神的临在就会在我们内运作,陶冶我们的心」,告诉我们那促使行为符合福音的内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