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著名的灵修与神学家莫里斯·曾德勒(MauriceZundel)说,天主之所以是贫穷的,是因为天主根本不保有自我。
纵然耶稣是天主子,却出生在贫穷的家庭里,虽然圣经中很少记载耶稣小时候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料想到一个贫穷的女人,抚养大一个孩子付出了多少日日夜夜,尝尽了多少苦辣心酸、痛苦劳累,尝尽了多少人情冷漠、世事艰难
在我们的信仰生活里,除了弥撒和早晚课,似乎再没有了其它内容。传教属于主教、神父和修女,圣经更是神职人员的专利,以至于平信徒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传福音、学圣经的想法。
在一个不信仰的社会中,在一个信仰占少数的团体里,在一个有信仰会直接威胁、侵犯自己的切身利益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确实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要想自己的信仰牢不可破,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
曹立珊在《春风十年》里圣若翰的基本精神一文中,写到了在讨论圣若翰修会主保的座谈会上,雷神父劈头便问大家:圣若翰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在这个灵修营中,深深感受到天主圣神临在我们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感受到在这个《加纳》团体里的爱与喜乐,及夫妇之间彼此的宽容、接纳和交融,彼此的距离再一次的拉近。
发起在贝拉里堡垒圣玛利亚朝圣地设立博物馆的贝拉里教区若瑟.德席尔瓦主教表示,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超出预期的数目。他说,教会并没有充分利用艺术及媒介来传扬福音,但是“一旦这样做时,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世纪十八章记载圣祖亚巴郎在玛默勒橡树林里,诚心诚意接待了三位过客,却在无意中接待了上主的故事,正好说明了一个基督徒应有的心态。圣经上说:“你们便是基督的身体,各自都是肢体。”
1622年(天启二年)徐光启入朝,上海龙华的士绅上书朝廷,为编修历法的外国传教士罗亚各、汤若望请功,于是皇帝赐“钦褒天学”之匾,悬挂于教堂。1633年(崇祯六年),徐光启逝世。
在耶路撒冷的圣墓里,保存着一只银匣,内有一份有关耶稣受难的记录:看守我的兵丁150人绑我在石柱上的兵丁23个给我施刑的刽子手33个双腿受鞭打150次腹部受鞭打103次肩部受鞭踢80次拖我头发打圈子24次吐污我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