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长告诉我说:当时贞女的出现很可能是因着父母而接受信仰,不然,他们的生存就是个困难;依此据推算,从墓碑立日起向前推大约近60年的话,应该是16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教友,也就是说这里已有400年的教会史
所以,一个不重视圣经的教会,一定是个衰败的教会。
医院有个实习生,说是在书本上见过这种症状,好像是肋骨结核,需要到大医院做CT检查一下。当时只有省城以上的大医院才有CT,还是要先预约才可以做。
教会要理班给孩子发了一件童衣,丈夫看见后用剪子剪了个稀巴烂……尽管受尽苦辱,好多次深夜被丈夫赶到奶奶家,但信仰虔诚的大女儿依然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对丈夫照常是善言善语、温情相待
所谓苦难,既包括个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也许有些人在这两个方面都很幸运,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都要承受的苦难——死亡。
她是个孤儿,是在育婴院长大的,不知父母是谁,当子女问起她时,她唯一的记忆就是一个白胡子的老头背着她将她送到孤儿院,这个白胡子老头是她的什么人,她并不知道。
他从小失去父母,从前是个修树枝的工人,有一年冬季找不到工作,家里有七个外甥挨着饿,他为了救活那些孩子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关进了监狱。因为几次越狱逃跑,他总共在监狱里蹲了19年。
我就严肃而善意地对他说谁让你是个教友?不知道他听没听懂我的意思。说到底,我们领洗,跟基督走,是要有点牺牲精神的,因为我们不能混同于外教人,与世俗同流合污,成了耶稣所批评的世俗之子。
她赶忙领着几人在堂院找了个地儿,如果不赶快找一个地方落脚,人越涌越多,最后恐怕只能站到大门外的街上了。20年前,石家庄市区只开放了北大街一座教堂,教友都到那里过主日和瞻礼。
姥姥的父亲是陕西通远坊人氏,是个读书人,曾经在清朝盐务局做事,后来做了外国神父的先生(类似于现在的秘书),跟随外国神父来到兰州。姥姥的父家、母家均是几代的老教友,这样,姥姥一出生便领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