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他人性的软弱中,他无法直观天主的容貌。哈诺客书这么引述:天主对弥额尔说:带走哈诺客并脱去他俗世的衣服。以香油为他傅油,并为他穿上荣耀之服!
后有黑格尔认为,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荀子具体描述了礼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方式,注重其所具有的修养人性,培育道德的作用。而有关如何对待祖先则被视为重要的礼仪行为。
踏入正道,就是通过修德行善,从人性的私欲中解脱出来。如此,才能达成人生最终的目标。为基督徒来说,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回到天父的家。圣奥斯定直接地说:“主啊!
选择了爱天主之后,我们爱亲人就不仅仅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基督的爱会圣化我们的亲情,以超性之爱提升我们对父母的人性之爱:我们除了关心亲人的物质生活,更关心他们永远的生命。
我们需要注视的正是耶稣,正是他那看我们受伤的人性的同情,正是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用他的生命所奉献的白白恩赐。
穷人所需要的,其实就是我们的人性、我们一颗开放去爱人的心。
因此,过于强调意志,以人性把握傲慢地说:‘天主在这里’,这是在一切事上寻找天主的危险所在,我们只能找到适合自己尺度的天主。
再者,圣若望保禄二世大力推动,今日世界需要更迫切的宣扬和见证慈悲:「慈悲是友爱他人的一项要求,为造就合乎人性的一切,而这一切,正如许多当代人凭直觉所见,正面临威胁,危机重重。
中国文化却不认为人死后的世界比人生活的世界更重要,不认可有超乎人性的判断真理的标准,更不相信有超乎一切的绝对真理存在。所以,中西文化尽管在终极追求上大体一致,而在具体的实践路径上却仍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