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9年教廷发布夫至大通谕,到1963年梵二公约之后,圣乐本土化倾向已经成为在华天主教宣教的重要方式。这一时期天主教音乐仍以延续民国时期的教会音乐为主。
发现这些问题,我就觉得应该以“梵二”精神,结合保禄六世和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有关敬礼圣母的通谕,给教友讲一些关于《圣母论》。
敬爱的教宗,请您在天堂上为中梵早日建交多多祈祷。作者(右)和女儿在伯多禄广场2、圣保禄大殿圣保禄大殿在古罗马城外,故又称为城墙外的圣保禄大殿。这是又一座君士坦丁大帝在圣人墓上所建的教堂。
1974年,教宗保禄六世公布《敬礼圣母玛利亚》(MarialisCultus)劝谕,可说是梵二大公会议后有关圣母最重要的文件。该劝谕引导教会以大公精神恭敬圣母。
不过,当我们从下文多些了解了有关枢机的适时称呼、责任义务、等级、枢机人选及条件等之后,相信熟悉中梵关系及双方情况的朋友自然而然地就会明白个中原因,也会更多理解了。今年圣周期间,周守仁主教举祭。
八十年代,中国天主教根据“梵二”会议要求推行礼仪改革后,将《天主经》《圣母经》和《信经》等文言文均改为白话文,同时也将《信经》中的“我信其降地狱“改为“我信祂下降阴府”,以适应天主教本地化和时代发展要求
在梵二大公会议揭幕后五十年──此大公会议帮助了教会增强了她在世上的福传工作,令人鼓舞的是,基督信徒,作为天主的子民,与祂同心协力并居住在人类之中,投身于历史中,在他们宣讲基督的救恩并为众人推展和平时,他们分担了人类的喜乐与期望
钱玲珠教授在信德文化研究所2011礼仪论坛上汇报亚洲礼仪论坛的成果台湾教会如何推行礼仪本地化本地化是梵二大公会议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会议之后,于斌枢机在台湾大力地推动本地化,推行的祭祖礼仪是很成功的。
特别是在梵二以后,讨论耶稣基督的神学书籍更是日新月异。虽然基督论的书籍在西方神学院的图书馆里已多得供过于求,但其出版量却仍有增无减。
及八国联军入北京,滇督乃命全省法教士32人集中滇越交界处,既而即各返原任教堂。外籍教士侨滇既久,对于学术上之研究,亦不无成绩可言。然彼等兴趣多在植物、人种及语言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