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当我们想努力静下来好好祈祷时,但内心浮现的忧虑、杂念很快使我们分心走意;我们在祈祷中立下善志要效法耶稣宽恕伤害我们的人,可是当看到对方时还是有种莫名的情绪;我们希望圣言、弥撒、避静可以帮助我们成圣,
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渡汉江》中把即将回家的游子的复杂内心描写的淋漓尽致:“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长年离家在外,得不到一点故乡的音信,不知故乡情况如何?家里是否安好?
圣贤之人不是没有七情六欲,只是不受七情六欲的控制;也不是不会起心动念,而是不再去执念,内心自然是自在平静的。
通过修炼内心、默想天主,观察自然等方式,人们可以逐渐感知到这种交融的存在,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就产生一种“上主与我同在”的感悟。从而实现了心灵“与神有关的虚空的填补”。
“羔羊的血洗净衣裳”——象征因基督的牺牲而洁净;这不仅指外在殉道,也包括内心的悔改与皈依。灵修意义:我们所有人都在世俗中经历“属灵的战争”。但只要依靠基督的宝血,我们就能在天主面前站立得住。
这是为什么来自我们内心真正的悔改是「合一」主要的第一步,不论是在教会或在别的生活范围都是一样,而且,我们要有敬畏上主的态度才对,因为我们清楚,天主知道我们到底是怎样的人。
接受耶稣救恩的人,不再受困于罪愆与悲伤,内心也不再空虚与寂寞。跟随基督,喜乐永随。教宗方济各以这段文字作为他的第一个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的开场白,这篇劝谕旨在阐明教宗方济各对于现代教会的具体想法。
很长一段时间她感觉内心空虚,人生没有意义,工作之后,依然延续着这种空白生命。找对象时父母愿意让她找教友,她为了讨父母欢心而与一位没有感情基础的人走到了一起。
愿你拜访的惊喜,今天再次莅临于我们的家中,你的问候在我们内心欢欣踊跃,你的笑容照亮我们生活中灰暗的日子。阿们。欢喜三端:耶稣诞生天主,世界的得救由一个婴孩开始,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
他姐姐在十六岁时,嫁给一位军人,因着婚姻的关系而被谋杀(老人家不愿多加描述,只是告诉我失去爱女内心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