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的对话本次展览由梵蒂冈博物馆主办,协办单位包括法国驻圣座大使馆(AmbassadedeFranceprèsleSaint-Siège)、法国圣路易文化中心(CentreSaint-Louis)、法国文化协会
天主教的研究在当时还是比较活跃的,像辅仁大学的研究,上海以光启社为背景的历史传承的研究,包括河北献县出版了大量的基督教文献,涌现出一批研究方面有成就的学者。
《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这本由中国本土作家写作的第一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的传记文学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有关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李:“信德”和圣书的出版很成功,“信德”办得很好,各方面的消息报道和其他文章的刊登都很好。我认为应加大力度,扩大发行量。
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我们可以想想,三年多前丹‧布朗出版一本名为《天使与魔鬼》(AngelsandDemons)的小说,与《达芬奇密码》的风格相近,有些人物更是与兰登类似。
回国后我看了台湾出版的天主教史,才了解到迦太基是非洲早期修道院所在地,圣奥斯定就在这里学习,四世纪这里发生教难。为此,我在心中默祷:愿上主让迦太基早日重新回到主的怀抱并再现昔日的荣耀。(贾宽裕)
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艾娃女士陪同瑞典作家马丁·韦德马克到我家做客,共同商量一件事:作为瑞典作家的马丁和作为中国作家的我,各写一个题材一样或主题、道具一样的故事,然后合成一本书,分别在瑞典和中国同时出版
自八十年代落实政策回到上海后,第一件大事就是重新开放上海修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教会培养接班人,解决了六省一市神职人员的培养问题;成立光启社,出版各种教会亟需的书籍和神学院需要的教材。
十年前,芝加哥的老朋友德兰送给我一本当时很火的小说——由加拿大作家威廉·杨(WilliamYoung)写的TheShack,中文译作《棚屋》,已经在国内出版。
1997年11月上旬,他的新著《中华先哲的神学思想》出版。去世前四天,老神父欣慰地看到他的这本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