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堂黎明的钟声将蜷缩街头的她唤醒,用她的话说追寻着钟声进入了天主教堂,在这里她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心灵舒缓、温暖的感受,就像流浪的孩子找到了归宿,从这天起天主教的信仰改变了她后来的人生。
北京西堂韩文华教友:以前我很少进堂,来到西堂以后,在神父的带领下,我不仅进堂祈祷了,而且在教堂里做了很多公益活动,例如:通过方济各基金会助残,包括教会里的一些事情等,感觉心里特别充实。
周围由一圈小平房围起来,中间是一个宽阔的晒谷场,晒谷场北边是一座三进的大厅,大厅两边有两条小巷护着。再往北,又有一座较新的二进大厅及一幢三层楼的洋房守护着全村,远远就可看到,它几乎成了上围村的地标。
墙那面是做弥撒的大教堂和神父住的地方,有时我跟着妈妈进教堂去念经,一路高兴得喊喊叫叫,妈妈就用力拉我一下,说:“别大喊大叫,这是教堂。”教堂倒底有什么神秘?
从佘山下来,在山脚休息的片刻,我给远在故乡的母亲打电话,告诉她——我跟随“教友之家”的朋友们在上海佘山朝圣,在山顶的进教之佑圣母大殿办了告解,领了圣体。
主日早晨,村里的教友全部进堂;平时有弥撒时,本村加上附近村进堂教友在500人上下。因为早晨已做过了弥撒,第二天早晨下大雨,弥撒被挪到了晚上,采访组遗憾地没有看到教友们参与弥撒的盛况。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教区努力探索教会本地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不幸的是,十年浩劫,一切宗教活动都被迫停止,所有圣堂全部关闭或挪作他用。1978年起,上海市人民政府拨乱反正,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李圣群神父不负重托,牢记使命,努力践行,全力打造福传型堂区,成绩卓著,几年时间引领700多人进教,传道员已发展到100多人。整个堂区在李神父的带领下,都动了起来,红红火火传福音,脚踏实地实践爱。
爱,从这里延伸着……她们的爱心服务,使磁炮窑的老太太逐渐认识到天主教很好,要求领洗进教,但她不识字,基本道理不太懂,需要有人帮助她。快过瞻礼了,姊妹们决定把她提前接到堂区。
有一次我问娘最远去过什么地方,娘想了想说是去过十字山朝圣(十字山是我们周至教区的一个朝圣地,离我家大约50公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