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肋撒姆姆跨越半个世纪给数以万计贫困苦难的人带来“希望与尊严“,她遵循主基督的教训,从一无所有到历尽艰辛创办了“麻风病康复中心”、“儿童之家”以及“临终关怀院”……无怨无悔地照顾无依无靠的人们。
为使新教友和慕道者及贫困教友也能分享圣经和福音的快乐。本堂神父自费订了40份《教友通讯》和“信德”等教会的刊物杂志。
现时约有七千位居住在五十五个国家的贫困人士正接受我们的援助。我们收到很多关于施予和接受这「一杯水」的生活见证。这些实例好像竞赛一样,一个比另一个更慷慨。
心连心团体的两位老师因为要给安康山区的老人们整理、准备御寒的冬衣,没顾上去大厅吃点心、喝饮品,但是作为花甲之年的老人,能在重阳节为山区的贫困老人奉献一点爱心,她们感到非常荣幸、非常开心。
每主日弥撒过后,神父都会亲自带领着教友们去看望病人、老人、残疾儿童,不辞辛苦前往偏僻地区看望贫困老人,从未间断。乔智慧神父(前排带白领者)与教友合影朝圣,已成为我们堂区的惯例。
三、是慰问鳏寡孤独、善行神形哀矜的好时间春节前后,我们带上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看望慰问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孤独无依的人们,他们也是我们的亲人,他们需要我们那颗温暖的爱心;还有一部分弟兄姐妹,由于种种原因
那个夜晚,她在开往大吉岭(Darjeeling)的火车上亲身接触到极为贫困的处境,内心再次听到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的呼喊:我渴!这句我渴!
在这些人当中,幼小、贫困、平凡和处於边缘的人尤其杰出。的确如此,因为那些把自己封闭在享乐中的人实在不懂得何为希望,他们只希望自己享福。这不是希望,而是相对的安全感。
我们若能回归於重视那些微小、普通和平凡的事情,回归於重视每天遇到的种种小事,我们就有能力爱他人,如同天主那样爱他们,希望他们得到益处,成为圣洁之人、天主的朋友;我们就会感到欣喜,因为我们能够成为贫困和卑微者的近人
郝修女在云南大理教堂遇到一位温洲教友,与其交往后赠送给她一本圣书,该教友非常感动,把6000元现金交到郝修女手中,委托她去看望贫困的家庭和独居老人、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