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玛拉修女向全世界指出,“德勒撒修女始终强调,任何人,无论是政府还是母亲都无权剥夺人的生命”。修会坚决反对堕胎,照顾和接纳单身母亲、收养弃儿。
教宗指出,罗马富含普世精神,“为仁爱效劳,慷慨好客、亲切友善,款待朝圣者、游客、移民,以及处境十分艰难的人:极度贫困者、孤独之人、病患、服刑人和被排斥者,都应该是这一精神最忠实的见证人”。
恢复与家庭和培育中心的关系首先,教宗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是了解如何克服信仰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断裂。为此,迫切需要恢复与家庭和培育中心的实际关系。
2008年,时任东京总主教的冈田武夫蒙席在宣布中心成立时指出:“中心的使命是‘接纳移民、共同更新日本社会,并迈向多元文化社会和教会团体’”。
在看似失去一切时,天赐的希望坚忍不拔教宗首先指出,耶稣带着分辨的目光在人群中“看见”两艘靠岸的船,以及渔夫们失望的表情。后者彻夜劳作,却空手而归。
教宗指出,这感受「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艺术拥有「避难城」的地位。那是个「不顾暴力与歧视规则的地方,以创造出人类归属感的形式,承认、包容、保护并拥抱每一个人」。
接着,教宗以教会历史中的圣人为例,指出圣人们共同的特征都是以“天主圣言”为生命的核心。圣言治愈他们、革新他们,使他们成为不同世代的福音生活的见证者。教宗说:“他们的生命因生活的圣言、上主的圣言而改变。
他强调,禧年是教会恩宠的时期,呼吁教友以悔改与更新的心回应天主慈爱,同时指出家庭是信仰传承的中心,礼仪则是与主相遇的重要桥梁。他勉励全体教友珍惜学习机会,将今日所得转化为信仰生活的实践。
遭到破坏的大地教宗良在7月2日发表的文告中指出,世界许多地区遭受着“森林滥伐、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其背后的原因是“不义、不平等、贪婪,以及对国际法和人民权利的践踏”。
变化趋势值得关注:教堂建设承担方由英美开始转移到中国《环球时报》援引9月14日西班牙欧亚评论网的文章《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包括建堂建设》指出,中国帮非洲建教堂体现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