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位领导者,在管理方面深具挑战,我必须耐心且智慧地引领,既不能指责,又不能放任,这是对我个人素质的考验,同时需要天主赐于智慧,我每天都会把这些问题在祈祷中交托,引领更多的家庭充满幸福,让教会因着每对夫妻和每个家庭的改变更加充满活力
这一切首先需要一种对移民现象的全球性管理,以所有民族共同发展的名义启动长期计划,而不仅是应对个别的紧急情况(129-132号)。
2017年起,他负责管理罗马天主圣爱朝圣地,并从2018年起担任天主圣爱之母修院院长。2019年9月1日,他获任命为罗马天主圣爱之母堂区的主任司铎。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纪律严格,统一黑色的制服。入学之后,一心想把书读成,实现自己的愿望。1937年因抗日战争,加上经费困难,修院无法维持,学生被遣散。
我到罗马后,每个主日天,去一个慈幼会会士管理的圣堂做弥撒。那个圣堂的儿童特别多,辅祭的儿童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后才可以上台。本堂神父,主日天讲道,也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针对来参与弥撒的儿童们。
对于我们基督徒而言,帮助处于贫困中的兄弟姐妹们,一方面是善用天主托我们“管理”的为光荣天主的财物;另一方面,是为自己在天堂积累财富和功劳;第三方面,我们基督徒的爱德就是师法主耶稣,帮助化了妆而生活在贫困中的主耶稣自己
“舍弃一切”不是要求门徒“割断”和父母亲友、以及自己所管理的财产的关系,而是因着跟随主耶稣基督,通过“舍弃”而将自己的过去和自己、和家人、以及和整个世界的“旧的关系”,提升到一种新的和主耶稣的关系中。
在宁夏,伊斯兰教经学家虎嵩山专门书写印刷了阿汉对照抗战祈祷词,分送各清真寺,在主麻日为抗战胜利而祈祷。
很多时候,圣经学家都会给出两个不同的答案。一部分人说,初期教会对圣体圣事的庆祝关系到耶稣和门徒们的日常餐饮。另一部分人则说,圣体圣事是耶稣与罪人们共餐的延续。这种假设导致很多人想入非非。
[1]来华耶稣会士的这些观点受到了不少中国传统文人的质疑,利玛窦在南京时就同理学家李求新做过讨论,到北京后又同太学生韩恢论战。儒学阵营同利玛窦讨论最有名的文章是钱塘儒士虞淳熙所写的《破利夷偕天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