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母亲特地打来电话,告诉我圣诞节时一定要望子时弥撒,迎接救主耶稣的来临;弥撒完了还要守夜,陪一陪马槽中的小圣婴,体会他一生下来就遭受的严寒与贫穷,感受感受他对我们罪人的爱。
这位非洲的第一位殉道圣人生前所最注重的是教会的团结合一,对那些因害怕反基督的迫害而在起初时背弃信仰的人,他也怀着同情心来接纳他们。
圣多明我是个祈祷的人,他爱慕天主,效法基督,借助祈祷的力量在走基督信徒尽善尽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教宗用这句话概括了圣多明我的圣德。
教宗首先向主教和司铎们说,这种父性“你们该在每日的职务中生活出来”:做基督的朋友,“忠于承诺”,常要小心莫让“神父的形象”出现在“首要地位”上,而要以“仆人”的形象出现,为他人服务。
隆巴迪神父又说:“我们以极大的忧虑密切注意着伊斯霍亚神父和阿法斯神父的悲剧性事件,他们的获释放是我们所希望的和平得以发展的标记。”隆巴迪神父最后表示:“教宗所祝愿的是,这样的事件不再重复。”
那就需要我们有祈祷、施舍与斋戒的精神,而我们生命的导师基督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实践各种的善功:即如何施舍、祈祷以及守斋。施舍、祈祷、守斋三者,在当年的犹太人眼中,是一切宗教生活的基础。
对于信仰者,如果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德行的硕果,会隐隐地感觉到召唤的时间到了,于是静静思考回顾一生。有一位四代同堂,九十多高龄的著名老中医,花园宅门上挂着“五代传世中医”的匾牌,他的黄昏很美。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教会成为伊拉克人的依靠,不仅需要给予他们精神的支助,也要给予他们社会和经济的支援。这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天主教拉丁礼教会的斯雷曼总主教最近说的。
尼泊尔基督信徒团体兴旺发展起来,成年人皈依和领洗的人数有所增长,在公众礼仪中为他们举行了付洗圣事。
在浩繁沉重的人世,我们的目光是有限的,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世界却是无限的。在有限与无限之间,人是何其渺小。但是人生来却有超越这种有限,而走向完美走向永恒的渴望,于是向往永恒生命便成为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