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上海教区便邀请她到主教府医务室服务,为刚刚释放回来的老神长和在教区公署工作的教友们取药、配药、送药、打针、输液、量血压、处理外伤等,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王医生。
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父亲是盲人,他身边的男孩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十七八岁,衣着朴素得简直有点寒酸,身上却有一种沉静的书卷气,我想,这个男孩该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吧。
然而至今已18年过去了,我不仅仍好好地活着,而且在基督内活出了新生命。2012年5月21日,我在舟山医院作例行体检时,被诊断为癌症复发,医生建议我立即住院手术。
珍妮,一位来自爱尔兰的朝圣者,充满喜乐地述说了她的故事: 我是在襁褓中就领洗的教友。虽然我每主日去圣堂,但只是一种惯性的行为。我的先生是印度教徒。
这正是耶稣所强调的中心,因为他早已看见当时一些人的劣行,借着有形可见的善工哗众取宠贪图虚荣,所以才针锋相对地予以纠正。
有一位外教朋友站在旁边观察了半天,他自己总结了一个规律,就是只要说出《圣经》中的一个人名,那就可以进去了,经过搜肠刮肚的一番冥思苦想之后,他信心十足地向门口走去,果然被负责安保的教友拦住了,问他的圣名是什么
有一天,这场面照常进行的时候,突然有一路过男子莫名地冲到他们中间,犹如一头咆哮的狮子,歇斯底里地怒吼:你们这些混蛋!为什么要在这里念经唱歌?
于是,各种郁闷的心情像魔鬼的触手纷纷扬扬地向她张牙舞爪,让她陡然愤怒。她弄不懂为何在教会居然还有人这样霸道,她弄不懂为何她这个游子归来不是家的温暖,遭遇的竟然是路人一般的冷遇。
沉浸在悲苦气氛中的观众一下子将目光从趴倒在地、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拉匝禄身上转向了头戴花环、身穿洁白衣衫的小天使身上。匍匐在地扮演拉匝禄的我不由得声泪俱下,将颤抖的双手伸向天使:主啊!
这几个星期以来圣保禄宗徒一直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麽是基督徒的希望。我们说过,基督徒的希望不是乐观主义,而是另一回事。保禄帮助我们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