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了头台弥撒后又接着参加第二台,弥撒快结束时,一抬头,见祭台左边阁楼上有个人的侧背影:头戴旧军帽,身穿蓝色旧中山装,一会儿就不见了。弥撒结束后我问神父:刚才谁上了阁楼?他说:没人!
我能否确定一个目标,战胜旧我,或是让旧我拉我下水去犯罪?我能否努力去宽恕别人,或不让怨恨之心占上风?向外:是说我们应如何关心我们周围的世界。今天,我能否更友爱地对待他人?
2002年春节过后,教会酝酿着盖新教堂,因旧教堂的地基被村里批了房子,只好另找地方了。在村子中心,有两户教友把自己的旧宅院奉献了出来,又把周围的闲散地征了一部分,使用面积共1375平方米。
辞旧,就是要悔改,要在物性、灵性和超性上过年——战胜魔鬼,不顺从它的误导。
此外,也有诸如礼仪根据旧弥撒规程这样的特殊问题。为帮助一些对旧礼仪有特别情感的人,本笃教宗作了一项选择,我想他的选择是谨慎的。我却认为,将旧礼仪作为意识形态和利用的工具,这一危险令人忧虑。
曾经,我对着全世界一直哭,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有一天我看见有人没有脚。我的脑海里猛地想起了这句话,我突然发现我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
一次临过年时,老大娘拿来一双鞋求她帮助上,她本来有一大堆活忙不过来,但她二话没说,把自己的放下,先给人家干,再忙自己的,一夜没睡觉。这是她一贯的作风。她真正做到了“爱人如己”。
为了主的福传事业,您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为了圣事的施行,您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顶了多少个暴风烈日。因为您,不知多少人认识了耶稣,跟随了耶稣。
有一天他们一起出门去办事,孩子发现母亲穿的鞋不成对。他很不安,想提醒她,又怕伤了她。他同母亲在街上走了两个小时,双眼始终不能从她的脚上移开。从那时起,孩子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痛苦。
他劝人悔改,给人施洗,是宣讲者和洗者,但他清楚表明:‘在我以後要来的那一位比我更强,更大,我连提祂的鞋也不配,祂要以圣神及火洗你们’(玛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