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中国人真聪明,你们中国人很友善,你们中国人就是有修养,你们中国人……。”我心存好奇:此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中国修女?几个月后,在意大利北部Verona的一次会议上,我结识了高修女。
简单几句话,老主教那高深的人格修养和非凡的灵修精神表露无遗。
灵修培育、品格修养、责任感、荣誉意识、学问的追求、做事的认真、重视效率等,甚至整个人生的目的,按照圣依纳爵的原则,都是为愈显主荣和拯救更多人灵。这些都是愈显主荣和使人接近天主的工具及垫脚石。
杨会长从小生长在虔诚的老教友家庭,他受过高等教育,信仰灵修水平、组织领导水平、文化修养水平都很高,和他交谈接触一番,便会感受到他的热情、谦逊、善良,言谈举止,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他高贵的人品,特有的气质
中国还有一个词——修养。不修不养,不养不生,只有修才能养,只有养了才能生。
首先是自身的修养,其次是传播的内容,希望我们的福传内容越来越丰富。第三、耶稣是福传力量的泉源,我们要在基督的带领下做福传工作。
他在北京教区就启动了一项“培青工程”,培养有较高神学修养和灵修素质、有较高政治素质、文化层次和社会工作能力的年轻神职人员、修女和教友骨干队伍。
而中国文化的“共生智慧”则更侧重于横向维度和现世伦理,其动力更多来自内在的道德自觉、心性修养以及对自然法则的体认与顺应。
“内圣”是加强自我修养,追求圣贤品德,践行君子人格。修身养德,特指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使内心符合“圣”的标准。“外王”是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特别指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
1931年裴百纳神父因病辞去校长职务回国修养,1946年再次来华在天津工商大学任教,1948年开始撰写他从教一生的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