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相信耶稣才能得救,根据时代的不同,救赎的方法也不同:(1)在亚当与厄娃时期,通过只吃生命树的果子,而不吃善恶果来成就救赎;(2)在诺厄时期,通过进入诺厄方舟成就救赎;(3)在梅瑟时期,通过听从梅瑟走出埃及
当时,当我手捧休学证,父亲用架子车拉着我缓缓走出校门时的那一刹那,我说不清是怎样一种感觉,只觉得鼻孔一酸,泪水一下子从眼眶里滚落了下来。
被访者也提到有教会团体处于贫穷困境,但是很少主动协助贫穷的地方教会;因此,多位建议富裕的教区或堂区,尽力帮助资源匮乏和信徒较少的地方教会,合力造好福传工作。以下摘要报导多位被访者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都必须对“人类的苦难”有所回应;无论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等,假如他们的任何信条可以被当作忽视或容忍“人类苦难与地球苦难”(这两种“苦难”意指人类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两大危机或困境
耶稣圣墓:这里是埋葬主耶稣的墓穴,主耶稣在此三天后复活,走出墓穴,走近他的门徒们。我们有序地沉痛地又喜乐地进入墓穴,朝拜圣地,泪水夺眶而出,我用仅有的时间说:主啊,垂怜我!主啊,宽恕我!主啊,照顾我!
如果教会不走出,便会损坏、变质了。成为另外一个东西。一个不宣讲或者没有走出去的教会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一个灵性生活的协会;一个推出伦理道德-宗教内容倡议及信息的跨国集团。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不是教会。
我们为了另一个人的缘故,出於自愿地做了弃绝自我的行为,这样的举动就是在宣称∶我们这位在困境中的弟兄姊妹并不是一位陌生人。
亲爱的年轻朋友,你们要学着在圣体圣事中「看见」并「遇见」耶稣, 为了我们,在圣体圣事中真实地临在,甚至将自己作为我们生命旅途上的食粮,但你们也要知道如何在穷人、病人,在受苦及在困境中,需要你们帮助的弟兄姊妹身上
针对处在困境和受伤的家庭,教宗要求牧人们本着对真理的爱,认真分辨这些情况,因为在各种情况中,责任程度并非都是同等的。
所以,他必乐意协助贫苦的弟兄,以纾解他们的困境。《宗徒大事录》第4章22节记载最早的教会团体说:众信友都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没有人说是自己的,都归公用。这是完全的共融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