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活看起来不是教书就是写作,好像很单调。其实,在他平静又规律的生活中,他做了很多把天主教神学与启蒙运动的理性批判整合起来的工作。
每周五来到宜昌天主教堂,总会有一位中等个头、衣着简朴、笑容可掬的老人接待。为前来参观的教内外朋友讲解教会的道理,或者干脆跪在圣堂默默祈祷。他就是该堂口的福传义工黄继富。
教宗说,“这个周年纪念并非意味著怀旧,而是将其视为希望之火,使我们现今也能以同样的决心、力量和信赖作出回应”。当天的弥撒福音谈到耶稣的真亲属。耶稣先是问道:“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
直到几年前,现年60岁的尹载淳还是一名英俊的韩国空军飞行员。一次意外事故令他双目失明,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创立一个专门在盲人中开展福传的运动组织。
教宗本年社会传播节文告题为《社交网络:真理与信仰之门;福传新空间》(暂译),表示应把信德的友好光芒带入社交网络,当网络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份时,使用者须具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此趋势,教宗又唿吁信徒应善用社交网络福传
这一切都污染我们的灵魂,使它变得模糊不清,也使我们没有能力接纳真理和圣善。如果我们以留意的心接纳耶稣所说的话,这些话将真正洗濯、净化我们的心灵”。
为了更加明确,耶稣向跟随的门徒讲了这个比喻的真正寓意:撒种者即福音的传播者,这里暗示耶稣本人,种子是天主的救恩天国的道理。土地的四种变化是指听到福音的人的不同反应。
圣人曾给一位年轻隐修士写信,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热爱当隐修士的意愿。他更强调时辰颂祷的重要性,因为这种祈祷是本笃会隐修生活的中心,他在《祈祷或默想序言》这本书中尤其激励读者热爱并敬畏天主。
那名父亲体会到,儿子的目光蕴藏着一股迫切的呼求:“爸爸,藉着你的榜样向我保证,我来到这个世上是有价值的。藉着人生观与行动,让我知道我的生命具有最基本的善。”
教宗在纳匝勒强调社会各个成员的使命。大圣若瑟是履行权威的表率;子女有助于父母的圣德成长;女性是建设“健康人类”的基本;基督信徒和穆斯林共同战胜分歧、建设共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