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魔鬼看到人间有个农夫很穷,但生活过得很幸福,他决定去扰乱一下。他先派一个小魔鬼偷走了农夫的面包的水,农夫不急不恼;他又派了一个小魔鬼把农夫的土地变得很硬,但农夫仍是辛勤劳动,没有抱怨。
方济各会圣地守护人皮扎巴拉神父向记者们作了介绍,在座的有圣座东方教会部秘书长安东尼奥‧玛利亚‧维利奥总主教和圣座新闻室主任,梵蒂冈电台台长隆巴迪神父。
“事实上,圣李乐伦的家庭,就如塔格莱枢机的家庭那样,有中国和菲律宾血统,以及使他获得信仰的西班牙文化,这些给他创造了卓越的多元化生活环境’”。
他说他希望大家能看到天主的大爱,生命的转角处有天主慈爱的双手在照顾,他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我们生命没有希望,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发挥‘爱’,这个爱是由天主来的。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我们把孩子收到哪里去都不是一个自然的环境,我们希望给他一个家里的成长环境,现在也有提出来尽量要寄养,就是给他找一个家,上午有一个专家讲,我们最好是大人多,孩子少,所以在任何人都不容易做到这一点
可否请主教们为我们谈一谈中国青年回应修道圣召的状况,在陪伴他们做圣召分辨和培育上是否有哪些主要的考量或是挑战?
甲:我告诉你一件事,你就知道我有多忙了。有一天早上,我飞快地起床,飞快地洗脸刷牙、吃饭、又飞快地跑出家门,跳上一辆“的士”,大喊一声“快!快!快!”,司机一听,就一踩油门,车子像箭一样地飞了出去。
我在台湾辅仁大学圣博敏神学院读我的圣经神学硕士课程第三年,我有了去罗马进修学习的大胆想法。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帮助的人有亿万之多,连政府都感到棘手,我们教会又能做点什么呢?我认为,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身为爱的教会及基督徒,绝不能袖手旁观,推卸责任。
在这之前,笔者并不认识燕神父,只听老教友说,他是一位有使命感、责任心的好牧羊人。从他的身上你会看到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