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在文化社会中,其宗教态度与宗教情操,必然影响着其思言行为。
那么,我们做为有信仰的基督徒这一特殊团体,对自然与人类的合谐我们又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构建自然与人的和谐过程中,作为个体的基督徒没有各种环保组织的强大力量,却可以从自我做起。
说话粗鲁、带脏字,对人不友善,圣堂内不懂礼让、占位、喧哗、乱吐痰、丢纸屑,领圣体蜂拥而上;发放小礼物你争我抢;遇见神职人员、老人没有礼貌;对教外朋友亦或主内弟兄态度冷淡;婚丧嫁娶刻意起事……信仰和行为严重脱节
相信奥迹、期盼奇迹、接受和生活在人生常态中应是我们正确的度信仰生活的态度。
20世纪,基督徒灵修出现了现代化的发展,耶稣会的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神父提出:通过这世界万物的爱和敬畏态度而与天主相遇。范特勒主张,追求真理既不能脱离对爱的寻求,因为两者的主体都是天主。
从这方面看,需要对媒体的正确使用予以适当的培育:为人父母者、教师、以及教会团体都必须合作,训练儿童和少年的选择能力,使他们有成熟的批判态度,培养他们的审美和伦理道德价值观。
为此,主教们诚恳邀请他们本着人类彼此关怀的态度,负起自己的重大责任。
简单朴实的生活背后,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神父天资聪颖,四年即完成初、高中课程,跳级毕业,进入大修院。
一位主教,就如每位信友一样,而且比信友更为如此,他应该在密切的祈祷中成长,以赤子的心情更接近天主,学习基督的态度,与天父建立信赖和忠诚的关系”。
我们的赞美归根到底就是参与天主圣子的这一态度。他把天父的爱带进了死亡的黑暗中,为的是将自我封闭的世界从内部突破,以进入生命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