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春景修女在香港探望朱兆娟和袁引修女前任会长修女(2008-2016)张书芬修女回忆:当年我们吃什么,袁修女就吃什么。当时我们吃得很简单,早餐就是小米粥、馒头和咸菜。
老王一星期总要去她家探望两三次,帮她做一些诸如买粮买煤、看病买药之类的事。一直照顾了七八年,直到谷庭芝去世。而她去世时又是老王守的临终,帮助办的丧事。
即使家里人来送药探望,也只是与修女们见面,询问其情况,嘱咐修女代为照顾,拒绝与其见面⋯⋯了解了这些特殊的情况背景后,我更多地接近、帮助他,避免直视他,理解接纳他,默默地服务,这位爷爷终于解除了对我的戒心
大家告诉她,去慰问和探望艾滋病患者。这位老太太闻“艾”色变。只见她迅速地打开车门,一下就跳了出去,还一个劲儿嘟囔:“我不去了,我了解这些人。我就是一个大夫,但我见不得这些人,尤其那些吸毒的人……。”
袁修女入住老人院后,邢台教区的很多修女及神父也曾多次前去探望。笔者也曾数次在香港拯望会院和上水圣若瑟安老院探望袁引修女和朱兆娟修女。
在35年的主教牧职中,奥斯定讲道不遗余力,而且周游北非各地,探望他的神职弟兄,并参加几次区域性的教务会议,对抗当时蔓延北非、自成一派的多纳托裂教(donatismo),声讨一位原籍爱尔兰、名叫白拉奇(Pelagio
当时是八月,竟然有8个月没有子女来探望,被遗弃了8个月!这可谓是道德罪,明白吗?我小时候,奶奶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迈的爷爷在吃饭时总会弄脏衣服,因为他在喝汤时拿不稳勺子。
梅铎这样的探望,雷打不动,每天必去,直至丁铎于1990年8月15日去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老一代神长们之间在主内患难与共的真情厚谊。
大约又过了一个月,我的处境有所缓和,但因受了巨大的打击和伤害,心情一直不佳,遂没去探望他,却不知他已病入膏肓。炼灵月最后一天,王若瑟做完了短暂的补赎,蒙主宠召,安息主怀。
河北沙河耶稣圣心会会长陈书芹修女对“信德”谈到一件令她感动的事:一次,她去探望癌症患者张大西拉,一见面老人就笑容满面且兴致勃勃地谈起自己当年在医院工作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