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以「全球性」的角度来看,正如天主教会是大公、全球性的,我们从不希望我们的工作受到地区性、政治因素、各种信念等而有所局限。然而,我们的使命就是令天主教徒更「天主教」。
圣教宗保禄六世在1964年11月21日给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与会神长致词时,确认了此称衔,并规定“广大基督子民,今后得以此至甘饴的名号,称誉天主之母之尊荣”。
编者按:法国作为大公教会的“长女”,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众多古今“圣贤”故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神长教友“观光客”。
嘉禄·富高的平信徒经历,预示着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时代的到来;他感知到平信徒的重要性,并认识到福传需要依靠天主的全体子民。但我们怎样才能增加这种参与度呢?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说:“天主子因着降生为人,而以某种方式与每个人契合”(参阅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2)。因此,一如圣良一世教宗说的,元首的圣诞也是身体的圣诞。
编者按:泰泽团体是1940年罗哲修士在法国创立的大公团体,不同信仰的人都聚集在泰泽进行分享,共同祈祷。
可见圣经与圣体二者共同维护及滋养我们的超性生命,梵二大公会议也说:“就像因经常参与圣体奥迹,教会的生活得以增长,同样,也由于加倍仰慕‘永远常存’的天主圣言,精神生活必可获得新的鼓舞。”
教会在本质上即带有传教特性,因为按照天主圣父的计划,教会是从圣子及圣神的遣使而发源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件《教会传教工作法令》2)。这是教会特有的恩宠及使命、她的最深的特征。
当务之急是“要在信德意识下,去发掘信友们的各种不同的奇恩,无论是卑微的或是高超的”(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9),因为无论在任何情况或背景下,众平信徒的神恩为福传都是不可或缺的
当他们向安提约基亚的兄弟们告知耶路撒冷大公会议做出的指示时写到,“圣神和我们决定”。他们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认识到,是上主每天让“得救的人”加入到团体里,而不是靠人的说服努力。现在和那时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