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想有多少父母、工人、医生和护士,那些病人,他们每天默默无闻,以神圣坚忍润泽着世界!正如圣经所肯定的,“有涵养的人胜于勇士”(箴16:32)。然而,我们必须诚实:我们经常缺乏耐心。
3、各本堂神父应积极在各堂区组织和好圣事、入门圣事、病人付油圣事,使广大教友方便参与圣事、并遵照大赦规则为自己、为炼灵获得禧年大赦。
我们也可以为一位病人、孤独者或亲人打个电话、送点饭菜,就是玛利亚的行动。4.常怀感恩之心——玛利亚用整首《谢主曲》来赞美天主的慈爱。每晚想三件感恩的事,让心灵归于天主。
她一生没有拥有多少财物,却成为“最富有的修女”,因为她积蓄了许多“永恒的帐幕朋友”——贫穷者、孤儿、病人、垂死者——他们将来必在天国为她代祷。
但他被一个病人改变了生命。他发现,真正的贫穷不是缺钱,而是缺爱;不是缺粮,而是缺尊严。他创立了慈善会、孤儿院、医院,亲自到最边缘的人中间,把“拉匝禄”带到社会中心。
他以身作则,毫不保留地献身于牧灵工作,甚至不怕危险送圣体给病重垂危的临终病人。我还记得那些我曾遇见过,而且至今到各国作牧灵访问时仍然遇到的同伴:他们慷慨献身地执行每日的司铎职务。
却可以看圣经、读圣经、讲圣经;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神哲学训练,不会讲高深的理论,却能用大白话大实话传扬主的道,贴近生活,发人深省,使教外人信从福音,教友们回头改过;他不是医生,但耶稣却通过他的覆手祈祷令众多的病人甚至绝症患者得到了治愈
全世界对他的崇敬和爱戴,在他生命最后几个星期表现得淋漓尽致,全世界都在关注临终的教宗,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于1963年6月3日圣神降临节隔天晚间,收到了他安息主怀的消息。
2、圣像的来历福音告诉我们,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临终遗言中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爱徒若望:“看,你的母亲!”
渴望在临终时有穷人陪伴帕斯卡于1659年写下了杰出的文字,向天主祈求善用疾病的恩典。教宗评述,他成了一个平静的人,不再参与争辩,也不再辩护。他在传记中写道,“极渴望在临终时得到穷人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