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父亲是个宗教干部,不怎么重视几个子女的信仰教育,只有同事信了基督教,但他对教会的道理知之甚少,连圣经的来历都不知道。同事家庭的信仰存亡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无形到有形的过程。
原来这5个孩子均来自距毕节市25公里处的一个苗族村,他们的父亲是三兄弟,均在深圳打工,而他们的家,则是清一色的、逢雨便漏的土坯房,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室内只有简陋的床、破烂的柜子和一堆生火做饭用的砖块。
大女儿年仅十九岁,数年来一直支撑着父亲的医药费、妹妹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生活开支等等。小女儿十六岁,由于生活实在困难,今年刚刚退学。
利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吸引了大批教外朋友,由袁神父亲编教材,亲自授课,每次都是座无虚席,会议室里挤得满满的,两年来成功地举办了八期慕道班,一百八十余人领洗入教成为天主的子女。
打电话给他女儿,告诉她父亲病危在医院里抢救,匪夷所思的是,他女儿在电话里回答说:“这种电话不用打来,我们没有空。”咯哒一声电话挂了。电话打给他儿子,他儿子倒客气,说:“知道了!谢谢!”
是的,我要回去,回到天主的家里,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在泰泽祈祷时,我们两个教区的主教、神父、修女,一起围在祭台的周围,伴着悠悠的烛光、缓缓的歌曲,我们向天主献上了我们心灵深处的祈祷
先教宗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那就是:这些运动团体组织必须以谦虚的态度,本着服务与合作的精神,融入地方教会的生活体系中;而地方教会的牧人也要知道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接纳它们,以父亲的爱心来伴随它们。
再说,先教宗在波兰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他们生活行动的指标,在痛失这位心灵的父亲后,他的继任者在情感上似乎也自然而然地乐意前往他前任的故国巡礼一番,以便感谢、安慰和激励一向表现出色的波兰人民。
他们哥俩跟父亲一起打渔为生。
问:您既是一位父亲、丈夫、爷爷,又是一位终身执事,您既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又要为教会服务,您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答: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