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洛德·西蒙(1913-2005)说:我现在是一个老人了,我的生活曾多彩多姿。
国际在线消息(驻湖北记者张毛清)《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这本由中国本土作家写作的第一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的传记文学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有关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当德兰修女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后,她又将这笔巨款全部捐出,并在大会发言时谦虚地说:“我们虽然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情,单却能怀着伟大的爱心去做一些小事。”
-身后殊荣,遗爱与人类- 为表彰特里萨修女致力于解除贫困促进和平所作出的努力,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1979年度的和平奖授予了这位身高不足1米5的矮小修女,并在授奖时这样赞美她:“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了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同情与帮助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印度服务的德肋撒修女一生服务麻风病人,却从没感染,直到她平安去世。她曾经两次踏上中国的国土,却未能实现她爱的愿望。而今天,我也看到她的影子在中国蔓延。
正像德肋撒姆姆在领受诺贝尔和平奖时所说的:我自己不配领受这个奖,我是代表在饥饿中挣扎的穷人,以及那些贫病伤残的人领这个奖的。因此,我每次吃东西时总是先分给他们每人一份,然后我才吃。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日前在东亚文学论坛上作了《哪些人是有罪的》的演讲,笔者读后深受启发。有人说,仅凭这篇演讲,莫言就应该获得诺奖。
德肋撒修女於1979年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就明确地传达了她自己的积极非暴力的讯息:「我认为家庭里不需要枪弹,以摧毁或带来和平──只须聚在一起,彼此相爱,……就能克服世上的一切罪恶
当前不少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如海森堡、薛定藻、狄拉克等人也是信主的,连啧啧于众人之口的进化论名人达尔文也是信徒,不信吗?请参阅他的原著《物种起源》。
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荒原》作者艾略特研究,仅就《圣经》对西方文学的重大影响来看,它之所以产生影响的原因正在于受影响者把它作为信仰典籍来读,而不仅仅是当作文学典籍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