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诉我们‘你为最小一个兄弟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他教导我们当我们与他人有矛盾时,不要只看见兄弟眼中的木屑,而要看到自己眼中的大梁,要宽恕他人,如同父宽恕我们一样。
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在拣选自己的天主面前的态度:我们必须秉持罪人的态度,懂得像伯多禄那样恳求宽恕。伯多禄曾经信誓旦旦地对主耶稣说:「不,我绝对不会否认祢,绝不可能!」
作为基督徒,我们都该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仁爱、良善、慈悲、宽恕、怜悯、同情等圣训来美化心灵,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日益相似基督。并将潜藏在内心的美善映显在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中。
和平“也是经历了天主的慈悲、宽恕及仁爱,祂使我们也有能力施予慈悲、宽恕,抵拒各种形式的暴力和压迫”。
(参阅:卢四1-17)在新约里12.在耶稣讲述的一个比喻中(参阅:路十五11-32),「小儿子」想离开父家,到远方去(参阅:第12-13节)。
五、学习宽恕:对伤害与误解你的人,就放下怒气与怨恨写封信给对方表示宽恕。无法宽恕他人会让自己停在积怨与心怀报复上,宽恕则能让你继续前行。
其次,要学会宽恕,宽恕是爱的最好表达。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需要宽恕人,也需要被宽恕。唯有以甘心服侍人的态度去对待家人时,你的人际关系家庭氛围才会和谐融洽。
在宽恕中认出彼此互为手足教宗吁请众人「放下控制他人的欲望」,学习将彼此看作「天主的儿女,自己的手足」。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将能打破「冤冤相报的循环」,接受希望的道路。
生活实践也证明,一个遇事不冷静、不能宽恕他人的人,往往会使小事酿成大事,矛盾激化,以致给自己带来无穷后患。
有时,我们宁愿隐藏自己去宽恕的努力,这样不必显露脆弱以及再次冒险受伤害。但耶稣不这样。祂将呈现自己的伤痕作为宽恕的保证。祂显示出:复活并非抹去过去,而是将过去升华为充满慈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