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网民把教宗示好的原因归结成中国强大的结果,他们想以自主为前提展现中国人的尊严;甚至还以为教廷想为经济下滑的欧洲争取援助。我为这些同胞的言论感到羞愧。
天主教名人英敛之,为了让儿子英千里受到西方文明的教育,托雷鸣远神父,把13岁的千里带往欧洲留学。
那时在欧洲很多城市的教堂都设有守夜人,职责除了整点报时之外,更主要的其实是安全职责。
当时的传教士大都来自欧洲,他们所用的宣讲方法也都是他们本国的方法。面对拥有悠久古老文化的中国,他们抱着谨小慎微的态度在探索总结经验中前进。
一、耶里哥城墙倒塌或耶里哥战役(苏5:13-6:25)耶里哥城墙倒塌的故事在欧洲家喻户晓。在旧约中,以民渡过约旦河后即将占领的第一座重镇就是耶里哥(苏6),但耶里哥坚如堡垒,城门紧紧关闭,实难攻破。
西方社会,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发达国家,都没有比较大型的集中养育儿童的场所,没有咱们中国几百个床位的儿童福利院,甚至规模较大的民间养育机构也没有。困境儿童基本上都生活在家庭。
于是一些传教士开始将天主经典翻译为中文,1629年艾儒略神父编著《弥撒祭义》二卷在福州刊印,1625年金尼阁神父在西安刊印《推历年瞻礼法》一卷,这一部适合基督徒的历法书,预告周年瞻礼,教会规定和斋期,同时标明中国阴历和欧洲阳历
我开始设计自己的美好生活,两年内买一部车;五年内买一套房子;七年内要去欧洲旅游……而基督徒的使命感在我心里越来越淡漠了。
你们想想许多来到欧洲的难民,他们前途未卜。上主因此说:你们的罪虽似朱红,将变成雪一样的洁白;虽红得发紫,仍能变成羊毛一样的皎洁。子民将享用地上的美物,生活安定(依一19)。
该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可谓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天主教堂与山融为一体,轮廓协调自然,堂红山绿相映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