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当一次钟楼守夜人
2012-03-09 11:48:48 来源:七色地图的博客
晚上九点刚过,我又一次来到了洛桑大教堂(Cathedral of Notre-Dame)。教堂旁边是一个位置极佳的观景台,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洛桑和莱芒湖。此时,远方钢蓝色的天幕中,点缀着缕缕的桔色带状晚霞,城中的万家灯火,在我的注视下依次点燃。
约好的时间是晚上九点四十五分,时间差不多到了。夜色中匆匆走来一个瘦长的身影,向着历史博物馆对面、教堂的一个小门走去。我赶快迎上前去,一个中年人,看到我后笑了,随即掏出了钥匙打开门,就这样沉默着,我们开始拾级而上了。
Ernesto Buser的守夜人身份始于2001年,十年间这大教堂钟楼232级的台阶,上上下下不知爬了多少次,他大步流星迈着长腿在前面走着,寂静的螺旋形楼梯通道里,就只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和喘气声了。我不禁在想,他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呢,这十年中的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守在高高的钟楼之上,那些漫漫长夜如何渡过。而这颇费些体力的攀爬,倒像是一种仪式了。
大教堂的钟楼顶部有两个平台,守夜人的小屋位于低层的平台。那真的是个很小很狭长的屋子,打开厚重的木门,只见木头地板木头墙壁木头桌子,屋子的尽头还有一张小小的木床,守夜人居住的,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木屋。
Buser进门以后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先是在签到表上签名,然后点燃一盏古朴的铁皮烛灯。守夜人并不是整晚都要在钟楼内度过,而是从每晚22:00到第二天的凌晨2:00,之间的每个整点都要在钟楼上呼叫报时。
教堂的守夜传统,来自于中世纪。那时在欧洲很多城市的教堂都设有守夜人,职责除了整点报时之外,更主要的其实是安全职责。站的高望的远,当时教堂就是城市当仁不让的制高点,守夜人从教堂的高处巡视整座城市,一旦有火警或者军情发生,就要敲钟来通知全城居民加以防范。
Buser举着烛灯,沿着平台走了一圈,面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报时一次,用的是法语。起初我以为那抑扬顿挫的声调是在歌唱,其实是在呼叫:“我是守夜人,现在十点了。”作为一名守夜人,必须得有一副好嗓子。后来有人告诉我,洛桑地铁站里报站名的声音,就是守夜人录的音,这好声音可真是用到好地方了——洛桑拥有瑞士唯一的地铁线路,和圣母大教堂同样让洛桑人引以为傲。
木屋里的床太小了,Buser蜷着腿头靠在墙壁上。“一墙之隔就是那口大钟”,他向我介绍,“洛桑大教堂一共有7口钟,平常的日子只有最大的钟会鸣响。只有在星期天、一年的最后一天和圣诞节,所有的7口钟会同时鸣响。那口最大的钟铸于1583年,重达4吨。从1950年开始,敲钟的工作改由机器控制。”
23:30分,是告别的时候了,我需要赶乘最后一班地铁。也许是年纪的缘故,也许是常年攀爬楼梯的后遗症,Buser的膝盖不太好,很抱歉地说不能送我了,于是我们是这样告别的:我拿着钥匙从外面锁上了教堂的门,Buser从钟楼上方坠下来一个线盘,我把钥匙挂在线盘的钩子上,大喊一身OK,抬头仰望,Buser从高高的钟楼上向我挥手道别,那一声再见如此清晰嘹亮。
约好的时间是晚上九点四十五分,时间差不多到了。夜色中匆匆走来一个瘦长的身影,向着历史博物馆对面、教堂的一个小门走去。我赶快迎上前去,一个中年人,看到我后笑了,随即掏出了钥匙打开门,就这样沉默着,我们开始拾级而上了。
Ernesto Buser的守夜人身份始于2001年,十年间这大教堂钟楼232级的台阶,上上下下不知爬了多少次,他大步流星迈着长腿在前面走着,寂静的螺旋形楼梯通道里,就只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和喘气声了。我不禁在想,他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呢,这十年中的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守在高高的钟楼之上,那些漫漫长夜如何渡过。而这颇费些体力的攀爬,倒像是一种仪式了。
大教堂的钟楼顶部有两个平台,守夜人的小屋位于低层的平台。那真的是个很小很狭长的屋子,打开厚重的木门,只见木头地板木头墙壁木头桌子,屋子的尽头还有一张小小的木床,守夜人居住的,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木屋。
Buser进门以后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先是在签到表上签名,然后点燃一盏古朴的铁皮烛灯。守夜人并不是整晚都要在钟楼内度过,而是从每晚22:00到第二天的凌晨2:00,之间的每个整点都要在钟楼上呼叫报时。
教堂的守夜传统,来自于中世纪。那时在欧洲很多城市的教堂都设有守夜人,职责除了整点报时之外,更主要的其实是安全职责。站的高望的远,当时教堂就是城市当仁不让的制高点,守夜人从教堂的高处巡视整座城市,一旦有火警或者军情发生,就要敲钟来通知全城居民加以防范。
Buser举着烛灯,沿着平台走了一圈,面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报时一次,用的是法语。起初我以为那抑扬顿挫的声调是在歌唱,其实是在呼叫:“我是守夜人,现在十点了。”作为一名守夜人,必须得有一副好嗓子。后来有人告诉我,洛桑地铁站里报站名的声音,就是守夜人录的音,这好声音可真是用到好地方了——洛桑拥有瑞士唯一的地铁线路,和圣母大教堂同样让洛桑人引以为傲。
木屋里的床太小了,Buser蜷着腿头靠在墙壁上。“一墙之隔就是那口大钟”,他向我介绍,“洛桑大教堂一共有7口钟,平常的日子只有最大的钟会鸣响。只有在星期天、一年的最后一天和圣诞节,所有的7口钟会同时鸣响。那口最大的钟铸于1583年,重达4吨。从1950年开始,敲钟的工作改由机器控制。”
23:30分,是告别的时候了,我需要赶乘最后一班地铁。也许是年纪的缘故,也许是常年攀爬楼梯的后遗症,Buser的膝盖不太好,很抱歉地说不能送我了,于是我们是这样告别的:我拿着钥匙从外面锁上了教堂的门,Buser从钟楼上方坠下来一个线盘,我把钥匙挂在线盘的钩子上,大喊一身OK,抬头仰望,Buser从高高的钟楼上向我挥手道别,那一声再见如此清晰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