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方能修和」是天主以身作则的教导:「祂派遣圣子来到世界上,渴望以人性的耳朵倾听世人的呻吟」(参阅:若三16-17)。
接下来,教宗便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比喻为参考,从个人、社会、政府的层面,就如何通过对话、相遇、互助、关爱等过程和方法,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符合人性的世界而做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这是个极为人性,却又糟糕的本能。它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天主受到最后一项挑战」。最先要求耶稣救祂自己的是看热闹的路人:他们只是想看到耶稣显奇迹,从十字架上走下来,而非怜悯耶稣。
在这台弥撒的信友祷词中,所有的人也为缅甸,特别是为青年祈祷:愿他们有勇气以公众利益和真正的人性与宗教价值为基础,建设一个展望希望的未来。
在某些方面看来,也许是缩小了自己,但它其实能引领我们进入更圆满、更丰富的人性,使人散发出造物主的灿烂光辉。
那试探耶稣的魔鬼,尝试以人性的标准,向耶稣展示最有效的救赎人类的方式。首先向欲望让步(食欲,appetite,代表所有强烈的欲望):利用祂的神圣地位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为了避免这问题,以色列人这将天主的旨意过度简化,成为人性上容易理解而实行的行为及规定,但过程中忽略了分辨法律上天主的旨意。
随着神父身影,人性的阴暗面也随之一一展现于观众的面前,卑劣的心灵与泛滥的欲望,让这个小镇如同被上主毁灭前的索多玛。这个小镇不仅让人感到沉闷无聊、阴郁封闭,而且充满着恶意,甚至暗藏杀机。
卡尔洛•克雷斯皮•克罗齐神父是位慈幼会神父,1891年在意大利北部的莱尼亚诺诞生,他在完成学业并且晋升神父后,于1923年被派往厄瓜多尔的昆卡……,59年在那里推展福传、培育、促进人性和基督信仰工作。
有时候,我们必须处理一种错误导向的热情,(一种)顽固地坚持遵守纯人性和过时的基督教团体规范(的热情)。宗徒写道:“他们对你表示关心,但并不怀好意”(参迦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