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继续讲论伯多禄说:“伯多禄自己也知道他自己的身份的特殊,他经常代表其它人发言,请求耶稣解释难懂的比喻(玛15.15),或诫命的正确意义(玛18,21),或酬劳的正式许诺(玛19,27)。
而木大拙更好地解释说明了:“一镜映一镜,其间无影映。”用这种方式配全教义的陈述来了解天主圣三与我——我是天主的肖像。圣三的真面目谁能洞彻?但既然我们身在圣三的氛围中,那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墓穴空无一人并不能直接证明耶稣已经复活的事迹,耶稣的体不在墓穴内,这也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不过,坟墓里面空无一人,这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征兆和记号了。
读圣经不能主观,更不能按个人的意见去解释——别钻牛角尖。(伯后1:20—21)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预言,没有可随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未出于人意。乃是人被圣神所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教宗解释说:“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其意义是指基督诞生所带来的真光的象征:他特别表达了天主对亚巴郎后裔的祝福,这祝福最终是要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类”。
三、谦逊受教:“你们应知道经上的一切预言,决不应随私人的解释,因为预言从来不是由人的意愿而发的,而是由天主所派遣的圣人,在圣神推动之下说出来的。
答:他们解释说,那人详细盘问了家里的情况,他们只是据实回答,并不知道对方会要求带弟弟下去。6.犹大怎样向父亲保证?答:犹大提出为本雅明担保,如果不能把他带回来,他愿终身承担罪责。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有客观的正确真意,为此在解释上有应守的客观标准,个人不能主观的自由解释,以防圣经原意变质,犹如国家的宪法不能由每个国民自由解释一样。
虽然解释的理论范式不同,却不一定直接导致冲突,文明只有和其他因素(如利益等)结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所谓文明的冲突,但面对世界出现冲突、战争等残忍的状况,并不是各大文明都会无所作为,因此,必须转换文明的冲突范式
有人之所以说这是迷信,其原因无非是说这个事实,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再说也太不符合逻辑!或者被“懂”科学的人“强行”进行解释为思母心切的心理反映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