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针对这一现象在得撒洛尼人前书的四章13至18节详细阐述了关于复活的事。保禄的观点很鲜明:“救恩也包括那些怀着希望(信仰)而去世的人。”
再者,许多信友对自己信仰的认识也不够清楚,因此面对时代的挑战和罪的诱惑时,常常采取妥协或随波逐流的态度;在面对多元宗教现象、基督宗教的分裂时,其立场更是模糊不清,或根本就是缺乏立场的。
一个从「现象」中,就能得知自己怎么解脱的人,才是真正的懂得自我修养的人。想想我们,经历的心路历程的苦,才能知道他人的苦。
同时,因为无法律法规可依,宗教界开办收养孤残弃婴机构在基层经常遭受冷遇,比如:注册被推诿和拒绝,被无理刁难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就在全社会关注民间弃婴收养的时期,一些基层宗教收养机构被要求关门、交出孩子的情况也曾发生
姑勿论这纯是一个社会发展现象,抑或是来自人内心深处对「未知」的焦虑感及对大自然「不可掌握」的无助衍生出来的幻觉产品,事实却是,至今,地球上接受宗教有其一定存在价值的人,仍远超于不接纳甚至否定宗教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并存,社会心理中的非理性成份在增加,失落、贪欲、嫉妒、烦恼、愤恨、挫折等引起的浮躁情绪和社会不稳定现象比较突出。
我要呼吁中国教会、大小修院,考虑并设计在俗教友学习神哲学的计划,让那些有信德、有能力、有特长、愿意奉献的教友能像修士一样接受神哲学的培育,期待他们有一天能成为牧灵助理,甚至终身执事,以缓解已经显露的圣召后继乏力的现象
圣神的风吹进抚顺堂区在天主的眷顾下,堂区的教务在持续稳定地发展,但是,神父们开始意识到一种现象,就是教友们开始习惯于参加教会的各种活动,习惯于在教会里每天的事奉,然而,他们与主的关系似乎仅仅停留在这种习惯之中
四是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现象普遍。法人地位的不明确亦使得财产使用和收益分配的规范无矩可循,产生了借扩建寺庙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收取高价门票等种种商业化操作行为,破坏了宗教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祭祖的丰富含义,给西方传教士造成极大挑战。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人的祭祖,可否允许教徒祭祖,成为他们争执不休的中心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