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中汾阳教区任志胜神父讲道:这次山西修院首届同学寻根之旅来到朔州看望老师柴彬神父,同时也看到了这些年来朔州教区的复兴。
(出《宣室志》)由此可见,“主的眼目,处处都在;善人和恶人,他都监视。”(箴15:3)同样善人偶尔为恶,和恶人偶尔为善,也同样心中有数。
(出《夷坚志》)《西京杂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曾崇范的妻子,先许聘数人,每到迎亲之前夕,总是喜事变丧事,其夫就死了。一天夜里,她梦见有人对她说:“田头有鹿角,田尾有日炙,他就是你的夫君。
殡葬弥撒于上午11时在宗徒之后小堂举行,由爱德华·菲利普斯神父(Fr.EdwardPhillips)主礼,何志高神父(Fr.ScottHarris)讲道。
培训利玛窦青年志愿者,越来越多的青年被吸引加入公益行列,养成吃苦耐劳和服务他人的意识,这将是中国社会未来之幸。仁爱胜过祭献,信仰要有行动才是真实的。
在此我很乐意提到徐光启(官员,在利玛窦的时代被朝廷任命为礼部尚书),皇帝问他为何成为基督徒,他解释了福音丰富的价值观和神性根源,正因如此信仰才能宣认宽恕仇敌;因此,我确实对宣讲福音充满信心。
把福音带到中华大地的利玛窦等人,他们不但是当时一等一的科学家,更是怀揣福传梦想的传教士。他们不但把科学知识(几何、天文、地理、印刷等)带到中国,也把福音植根于这片土地上,有了今天在中国的天主教会。
第二个千年中叶(1582),利玛窦神父从欧洲来中国也需要数年时间的水陆跋涉。就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多数人乘坐轮船来中国,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如今,乘坐飞机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主教牧徽下方选用了青马大桥,教会的使命是成为不同界别走过来相遇的桥梁,而耶稣会来华传教先贤利玛窦神父便是推动交流的桥梁,“桥本身就是让人踩过自己,没有人行,这条桥就没有用了。”
段主教的同乡、同学也是同事的张志渔神父曾极富感情地说过:从那一天,段主教就开始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真难为他,真辛苦了他。张神父的话简单明了,生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