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芝没有辜负天主的爱,正如她说的,效法基督勉力做个合格的教友,用行动传扬主的名……活出基督因着天主的召叫俺们家过上了和和美美的日子,俺想让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位爱人的主,俺不会讲,可俺有手有脚,俺会做。
这样的教训是应该的。然而,儿女们满足了老人的物质需求后,谁来关心老人的灵魂呢?因此,我在这里要大声疾呼:请大家一起来关心年老病患者,定期地给他们送圣言,送圣餐,送去基督的温暖。
倘若拥有这样一颗爱心,还有什么样的磐石,会是你途中的障物?然而,如果说体谅对手仍能企及的话,那么面对凶手,一个企图伤害你性命的敌人,是否还能做到体谅?
纳粹的受害者和黑人奴隶就是这样的状况,但藉著基督,《福音》的话语重新赋予他们意义,享有做天主子女的尊严。不过,基督受难受死的最深层意义并不在于社会性质,而是灵性上的。
而且,这样的输送都发生在国家繁荣富强的时代。比如,唐朝的鉴真法师和刚刚就任尼泊尔兰毗尼中华寺主持的释怀善法师以及近年来中国佛教界派往欧美和亚洲等国的一些僧人。
《参考消息》上曾刊载过一篇署名迪亚娜、标题为“别人与自己”的文章,其中就列举了一些人评判自己和他人言行的双重标准:别人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或喜好时,他说那是固执,但自己那么做时,反说那是意志坚定;别人做事缓慢
放下手机,断掉网络,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研读圣经,聆听天主的教诲,不为世俗扰乱心智,因为耶稣明明白白地告诉过我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也不要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食物,身体胜于衣服。
“天主对人心说话”,可见分辨不仅是动脑筋的问题,也涵盖如同感到内心荒芜这样的情感问题。这是教宗方济各在10月26日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论述的主题。神枯是什么?教宗引用圣依纳爵的话作出解释。
两周前兄弟姐妹们聚在小弟家为妈妈庆祝85岁高寿,为妈妈过最后的一个生日。在她人生尾声的几周里,妈妈已经无法正常饮食起居,子女们昼夜陪伴和服侍,孙儿孙女们电话问候。
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讲道宣传下,2004年一年就有21人领洗进教,2005年有37人接受洗礼。在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基督福音,从来没有过教友的小镇,教会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