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府讲道神师朝拜十字架礼仪讲道:愿众人在基督的苦难中认出天主的爱


2019-04-20 09:50:13 来源:梵蒂冈新闻网

圣周五朝拜十字架礼仪 (ANSA)

    4月19日,圣周五主耶稣受难日,整个教会静默祈祷,瞻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教宗方济各下午5点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朝拜十字架礼仪,由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负责讲道。神父以当天选读的《依撒意亚先知书》和《若望福音》的记述,阐述了耶稣苦难的意义。

    坎塔拉梅萨神父首先指出,依撒意亚先知描述了一个“受尽了侮辱,被人遗弃”的人,这个人就是纳匝肋人耶稣,“祂是世界上所有遭遗弃、没有权利的穷人、被拒绝,以及得不到同情者的典型”。耶稣终其一生,从降生成人到祂的公开生活都是与这些穷人为伍,甚至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玛八20)。

    接着,神父谈到耶稣在苦难中很少被提及,却极富意义的一个细节。耶稣被带到比拉多的总督府,兵士们给祂穿上紫红袍,编了一个茨冠给祂戴在头上。祂双手被捆绑,一只手上被插上一根芦苇,祂的王权受到了讥讽(参阅:谷十五16-20)。此时,耶稣也是“那些任人摆布、失去自由和孤独者的典型”。

    “看,这个人!”,比拉多以这句话将耶稣介绍给民众(若十九5)。神父解释道,“继耶稣之后,这句话也是对成千上万受到诋毁的男女的描述,他们被简化为物品,被剥夺了各种人性尊严”。纳粹的受害者和黑人奴隶就是这样的状况,但藉著基督,《福音》的话语“重新赋予他们意义,享有做天主子女的尊严”。

    不过,“基督受难受死的最深层意义并不在于社会性质,而是灵性上的。祂的死亡使世界脱离罪恶,将天主的爱带给人类最遥远和最黑暗的地方,即死亡之地”。坎塔拉梅萨神父强调,十字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众人,有信仰者和无信仰者,都能认出和接受天主的爱。

    基督的苦难和死亡是为了众人,不仅是有信仰的人。神父解释道,“天主圣子自降生成人起就与整个人类结合,而且在降生的方式上成了穷人和被遗弃者中的一个,与他们的命运相连”。为此,祂对我们说:“凡你们对饥饿者、赤身露体的人、坐监和流亡者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凡你们没有对他们所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参阅:玛廿五31-46)。

    然而,《福音》的叙述“没有停留在十字架前面,它还告诉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复活了!在复活者身上将对立的两个局面彻底颠覆:败北者成为得胜者,被审判者成为审判者,‘匠人所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参阅:宗四11)。不义和欺压,不是,也绝不会是最后的结局。耶稣不仅将尊严重新赐以被剥夺权利的穷人,也赐予他们一个希望”。

    神父表示,基督的复活是从死亡过渡到生命,是祂“离此世归父的时辰”(参阅:若十三1),同时也是“相信祂的人从罪恶到恩宠的转化时刻”。因此,庆祝基督的复活就是“庆祝天主在基督身上所行的逆转工程”。基督的复活更是“穷人、边缘人士,以及在当代社会受到各种奴役者的佳节!”

    此外,十字架也对权势者、强大的人,以及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必胜无疑”者带来讯息。“这讯息乃是爱和救恩,提醒他们,最终他们与每个人的命运一样。弱势者与权势者、柔弱无能的人和暴君都将面临同样的人性限度并置身于同样的法律面前”。

    坎塔拉梅萨神父最后表明,“教会接受其创始者的托付与穷人和弱势者站在一起,为没有声音的人发声”。教会的另一项历史性使命则旨在号召各宗教携手合作,不但促进和平,也对在众人眼前所发生的事件表达立场。“任何一个宗教都不可保持冷漠,因为众宗教的天主在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上并没有漠不关心”。

本文标题:教宗府讲道神师朝拜十字架礼仪讲道:愿众人在基督的苦难中认出天主的爱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