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期会议皆以圣神内交谈作为开会形式,周枢机表示,与会者愈加接受,“共议同行如果没有深度的同理心聆听及反思分辨,便难以推进,可喜的是更多人接受这种形式。”
七、现实生活反思:我的祈祷生活健康吗?很多教友说:“我祈祷很久都没变化!”“我念经也没感动,天主好像沉默不语。”“我为家人信主祈祷多年,他们还是不信。”
七、贴近教友生活的现实反思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常会“走远”:我们在金钱、成功中迷失方向;我们在忙碌中忘记祈祷;在伤害、冷战中远离亲情;在软弱、懒散中疏忽圣事;在灰心与自责中拒绝回到圣堂。
三、教理与教会训导的反思《天主教教理》第2443条说得很清楚:“天主对穷人的爱,是教会对穷人特别关怀的根源。‘贫穷人有福了’,福音是对贫穷人最优先的福音。”
安多尼·奥多主教(耶稣会士)也从迦勒底礼仪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反思,强调了礼仪与教会身份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新堂融入了潘世义的全部心血和信仰寄托,其艺术价值和学术地位极高,是苏北新式建筑的鼻祖。
学术界的几位老师、博士、专家从学术理论方面探讨了历史中的方济各·沙勿略其人其事及其意义,带领我们循着圣方济各·沙勿略的足迹追忆了他的传教历程:印度果阿、锡兰(今斯里兰卡)、东南亚的马六甲、马鲁古群岛、东北亚的日本以及中国的上川岛
我们一般都是从神学、教义的角度来论证神的实有,而她能从自己的专业学术领域里来论证,不仅角度新颖,且论据有力。那节课非常成功,让很多人为之信服、称赞。
17日于天津法租界,创办人为著名的天主教学者英敛之,有关英氏生平可见方豪所著《英敛之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大公”的释名是“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为“扩大无我之胸怀,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
这个情况值得我们去反思,也需要我们去努力。就上海教区来说,我目前能想到的圣召来源有两个:其一,我们希望通过本堂神父们的良好表率,吸引本地的年轻人回应天主的召叫;其二,我们还会继续去其他省份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