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任何人休想用天主来掩护自己谋划和实施暴力与欺压的行为。人权、宗教自由、各宗教间的和睦共处,是教宗在阿尔巴尼亚六篇讲话中第一篇讲话的重点。
诚恳而非虚假地悔悟当天福音的场景是被父亲叫去葡萄园工作的两个儿子作出的相反行为。第一个儿子一开始拒绝父亲,但后来悔悟过来而又去了;第二个儿子虽然答应父亲,实则骗了父亲。
那些强迫别人不过圣诞节的人,却用表达自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俨然他们是争取表达自由的斗士。到别人搞圣诞活动的现场示威,不但不合理,也不合法。
这伤害可能是言语、行为和疏忽造成的,非但没有表达爱,反而将爱除去,或更糟糕的是,使爱受到淩辱。若这些伤害在尚可补救的时候却被忽略,伤害就会加重,进而转为蛮横、仇恨、蔑视。
早上祈求天主指导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愿我们的祈祷和行为,是为爱天主而开始又以荣主而结束。晚祷,以反省一天的功过,谢恩或悔过,作为一天工作的结束。饭前、饭后也应做一简短的祈祷,感谢天主的恩赐。
晚祷时有一段经文:我今天在思想上、言语上、行为上、本分上犯过大罪或较重大的过失没有?我做事的意向如何?是否真的为爱天主而做?
所以又忍不住要对他们的行为做一些矫正、规范,或者说是教育。那么这个平衡点将如何把握呢?这位从事心理学的母亲给我上了一课。
教宗说:堕胎后综合症状,也就是堕胎后的妇女经常有的严重心理困扰,显示出道德良心的声音是无法取消的,同时也显示出每一次人的行为违背追求善的天赋时所受的创伤。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小事情、小选择,我们是选择按照天主的诫命,基督爱的精神去实践,还是会顾及世俗的压力与他人的眼光而放弃爱德的行为?
在这角度下,克己、守斋、补赎决不是外在的行为,也不是因应教会的要求而为做而做,而是一份操练,助我们抵抗诱惑,相应之下有一份内心的转化,是基本生活态度的转变,更是充满希望和喜悦的行动,因为整个人正朝向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