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在这样的信仰培育模式之下,青年学生的信仰会有复苏现象,对教会也产生了感情与归属感,但这种宗教情愫却正如长在土壤不深的土地上的种子,又似建在沙滩上的房屋,青年们只是和耶稣这两个字相遇了,却无法同复活的耶稣真实地相遇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教会迎来了复苏的时光,这正是福传的契机。在天主的感召下,母亲热心传播基督福音,敬主爱人,虽历尽坎坷,但爱主之心日益坚定。
但如今,往日的景象就像老妇人的百褶裙黯淡了当初的颜色,失去了往昔的风采,面对这里,我多么盼望上主赐予春风,再次复苏曾经的岁月。
祂总是先于我们,在痛苦、悲伤和死亡的十字架苦路上如此,在生命复苏、改变历史、点燃希望的光荣道路上亦然。在这疫情的黑暗时期,我们听到复活的主在邀请我们重新开始,永不失去希望。
春天里那个好风光,大地复苏万物新。2月13日-2月21日(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在包头教区尹、杨二位神父的精心组织下,包头教区小巴拉盖堂区充分利用农闲时机,召开了首届福传大会。
灵修意义“青草”象征生命与复苏,也令人联想到圣咏23:“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到安歇的水边。”“上主的大能”将在祂的“仆人”——即信祂的人——身上彰显。
当王学美再次走进久违的教堂时,信仰的热情突然间复苏了,就好像多年漂泊在外的浪子重新回到了父家,那种家的温暖顿时流溢全身,她说:当我走进教堂,一眼看到祭台中央的圣母像时,瞬间泪水滑过了我的面庞,就如突然间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
概论:在中国大陆的天主教会中,大部分的女修会团体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应本地教会(教区)的复苏(再生)和需要而创立或复建的。
概论:在中国大陆的天主教会中,大部分的女修会团体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应本地教会(教区)的复苏(再生)和需要而创立或复建的。
今天,北堂把中国文化的礼仪传统再度复苏。在北堂的主日弥撒中,可以听到一些250多年前谱写的中文弥撒曲。自1985年以来,在周勇正老师的指导下,北堂的唱诗班直接咏唱这些弥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