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3岁名叫Halel的女士带着GPS组织了一群人开始了新旅程,她想要重新回顾一次耶稣走过的路。路线是从耶稣童年开始,在加里肋亚湖附近开始。沿山路回顾耶稣的童年。
(《上海宗教志》)1938年1月,国际红十字会成立,该会于新闸路等处设有143处收容所。在该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道主义战士——法国天主教神父饶家驹。
天使之上自白云的故乡降下十四处苦路亭散发着圣洁的芳香芳香中的哀泣吾主一个人的苦旅让星光灿烂依然让朗月清明如昔长矛、利剑、铁钉在那个鬼魅交错的血色下午吾主如约交付了堂中帐幔自天降下大地撕裂惨伤诉说着怎样一场生死的较量和被换取的救赎恩光悲喜剧总在瞬间被转换天父的奥秘尘间谁能读懂
我们海伦天主堂在今年4月6日圣周五的拜苦路礼仪活动中,排练了专门的拜苦路礼仪节目。由一位男教友扮演耶稣,整个场景再现了耶稣当年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苦路,最后被钉,死于苦架的沉痛往事。
康士坦丁大帝之后,基督徒们做朝圣之旅,尝试步武基督的芳踪,特别是他受难时走的路。过去几个世纪,这条路的途径和供人敬礼的站数,时有改变。目前在耶路撒冷的苦路(ViaDolorosa)建立于16世纪。
1月6日:今天知道昨晚的轰炸声的来源:中国人在济宁市进行爆炸,离这里一个小时的路,他们在火车站和一个桥那里毁坏一些设备。晚上又有600个难民要求进入我们的大门。
(路22:42)此时此刻,主,你是多么孤独,你多么盼望能有一个人陪着你一起祈祷。
苦路像由14幅画组成。内容是描述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的经过,挂在教堂左右两侧墙上,这14幅画像实际上就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为题材的“连环画”,教友敬拜14幅画像,称为“拜苦路”。
特别是抗战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爆发,中日战争还属于一场相对独立的冲突。中国、日本与各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依旧存在。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年纪念。回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于1959年任命在台负责筹备辅仁大学复校的于斌总主教于抗战时期为国奉献的史实,今人已知之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