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东方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于1592年生于德国科隆城的一个贵族之家。大学毕业后,被选送到德意志学院,这是圣父建议为造就“学识卓越而忠于教会的贵族子弟”而创建的学府。
明清之际寓居北京的汤若望神父,就常在寓所内用蜂蜜、鸡蛋、麦粉为原料制作“西洋饼”,款待达官贵人。据说,西洋饼“薄如楮,大如碗”,食者皆“诧为殊味”,觉得新鲜惊奇。
来自汤若望故乡德国天主教中国中心的信息:恭贺中国农历新春祝福北京冬奥会福虎迎春,主恩满盈!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恭贺中国神长教友和朋友新年快乐!并愿上主降福中国朋友虎年人人健康!家家平安!满渥恩宠!
在狱中的传教士,同时也是钦天监监正的汤若望,抬起手画十字,感谢天主,他感到自己命运的转机要到了。为什么汤若望会被羁押狱中,又为什么汤若望得到地震的消息就画十字,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清顺治七年(1650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旧址上重建。除了新建大堂外,据说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和传教人员的住宅等,规模很大。因此南堂实际上是和汤若望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最近读汤若望的传记,眼前陡然一亮,答案似乎有了。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达20余年之久。
清初汤若望增改后,刻印其中100卷,改称《新法历书》。清帝顺治元年(1644),瑞亲王着汤若望掌管钦天监,并下令改用西法。徐光启改历的遗志,才得以完成,他领导修改的历法沿用至今。
1631年(明崇祯七年)德国神父汤若望(P.J.Ad.SchallVonBell)与中国专家投入了天文历法革新,1634年(明崇祯十年)出版了《崇祯历法》。
汤若望、南怀仁之墓各踞左右,紧紧地环卫着利玛窦之墓,石碑和坟茔的形制与利玛窦相仿,但要小上许多。此二人殒于清代,所以碑铭除了汉文、拉丁文,还有满文。
光影南堂 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