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堂的今生前世 历史活化石
2012-02-08 11:45:30 来源:新浪旅游
南堂坐落在北京市宣武门内大街,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创建的,当时只是一间小堂,叫“宣武门天主堂”,明末清初,北京东堂、北堂相继落成,宣武门天主堂才改称南堂。这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天主堂。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
北京教堂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的分别,北京一共有11座教堂——天主教6座,基督教5座,分布在城的东西南北。 当年西方的基督教来中国时,最早就是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因为当时它是中国的古都,所以它也是天主教最早的传播中心。
南堂坐落在北京市宣武门内大街,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创建的,当时只是一间小堂,叫“宣武门天主堂”,明末清初,北京东堂、北堂相继落成,宣武门天主堂才改称南堂。这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天主堂。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清顺治七年(1650)时,由当时掌钦天监事汤若望(耶稣会传教士,德意志人)在原址上扩展重建,两年后建成。但南堂命运多舛,先后经历了清朝时期的两次地震,和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火灾,损毁严重。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南堂又一次被烧毁。
南堂现存建筑为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修建的。但南堂一直是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1622年被耶稣会委派到中国,在北京学习汉语,后被派往西安等地传教。1630年,经徐光启推荐参加《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并受命管理历局,修造天文仪器。以后,又奉旨为明朝政府设厂铸造大炮,很受崇祯皇帝的信任。
清兵入关后,他又受命掌钦天监印信。1646年,将徐光启主编的《崇祯历书》进行修改进呈,清政府将之命名为《时宪历》。1650年,清政府为表彰他修历有功,赐黄金一千两,并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一侧建造大堂。这就是当年汤若望重建南堂的由来。信不信教没关系,但这不妨走进教堂,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看一看。
图片来源:沙漠里的骆驼的新浪博客
光影南堂
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
南堂美景
北京教堂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的分别,北京一共有11座教堂——天主教6座,基督教5座,分布在城的东西南北。 当年西方的基督教来中国时,最早就是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因为当时它是中国的古都,所以它也是天主教最早的传播中心。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铜像
南堂坐落在北京市宣武门内大街,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创建的,当时只是一间小堂,叫“宣武门天主堂”,明末清初,北京东堂、北堂相继落成,宣武门天主堂才改称南堂。这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天主堂。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西班牙主教的铜像
清顺治七年(1650)时,由当时掌钦天监事汤若望(耶稣会传教士,德意志人)在原址上扩展重建,两年后建成。但南堂命运多舛,先后经历了清朝时期的两次地震,和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火灾,损毁严重。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南堂又一次被烧毁。
教堂堂顶为拱形,正面有精致砖雕,柱顶有木刻浮雕镏金花纹,彩色玻璃镶嵌门窗
南堂现存建筑为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修建的。但南堂一直是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1622年被耶稣会委派到中国,在北京学习汉语,后被派往西安等地传教。1630年,经徐光启推荐参加《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并受命管理历局,修造天文仪器。以后,又奉旨为明朝政府设厂铸造大炮,很受崇祯皇帝的信任。
大堂是哥特式拱券形建筑,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附属建筑约400平方米
清兵入关后,他又受命掌钦天监印信。1646年,将徐光启主编的《崇祯历书》进行修改进呈,清政府将之命名为《时宪历》。1650年,清政府为表彰他修历有功,赐黄金一千两,并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一侧建造大堂。这就是当年汤若望重建南堂的由来。信不信教没关系,但这不妨走进教堂,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看一看。
图片来源:沙漠里的骆驼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