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进京后曾向朝廷进贡了大键琴(称为西琴)等西方乐器,据《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西琴即是Clavichord。
据《利玛窦札记》记述“过了些时候,在皇帝面前演奏弦乐器的四名太监奉皇帝之命来见神父……他们前来是请神父教他们演奏古翼琴的,这架古琴也包括在送给皇宫的礼物之中。
著有《中国数学科学札记》《满蒙语文典》、《中国文献纪略》《匈奴中国交涉史》,译作《华英通商事略》、《重学图说》《汽机发轫》《续几何原本》《数学启蒙》《代数学》等。
(《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到中国后,一直不断要求教会给他寄来欧洲,特别是描绘古罗马建筑的版画,如万神殿、凯旋门、竞技场等,他想向中国人展示他来自一块有着显赫历史的国土。
江西南昌是利玛窦神父入华传教的第四个城市,当时南昌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里写到:这个城市出了许多文人缙绅,在中国很有名气。
据利氏所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在教堂内的西洋乐器,吸引了很多中国人。利氏于1600年试图前往北京谒见皇帝,以便打开在中国传教之门,澳门神学院院长李玛诺为利氏筹措的进贡礼物中,包括订制的几架管风琴。
其次,这一时期卫匡国在欧洲用拉丁文出版的三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即《中国新图志》、《中国上古史》和《鞑靼战纪》,是自1615年利玛窦的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问世之后,及17世纪晚期有关中国的较多作品出版以前
开封天主堂鸟瞰据利玛窦、金尼阁所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叙述,1605年有一个开封犹太人艾田前来北京拜访利玛窦神父。
利玛窦在札记中这样描写这间教堂:房子本身很小,但很中看,中国人一看就感到惬意。法国汉学家裴化行曾经做过考证,说这座两层的房子是用青砖白灰筑成的,看上去并不太像座西洋建筑。
利玛窦神父在他的《中国札记》中描写在肇庆时的经历,他这样写道:庄稼一天又一天地越发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