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教会仍需更进一步,追求更崇高和更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教人婉惜地说,我们得承认「慈悲」的行径正在大文化中消逝。有时「慈悲」一词已近绝迹。
但是,教会仍需更进一步,追求更崇高和更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令人难过的是,我们得承认慈悲的行径正在普遍的文化中消逝。有时慈悲一词已近绝迹。
我们愿意放下看得见、摸得着、及时享受得到的东西,而去追求信仰的果实吗?这,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可赖以确信的答案,每个人都能自由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信仰。
但是,这一进步也有它消极或不利的方面,消费主义社会使人变得越来越追求物质享乐和自私。对他们来说,只有金钱才是重要的,家庭的传统价值土崩瓦解。人情如纸,世态炎凉,人们忽视和忘却了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价值。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进步,致使多少的人头昏眼花,头重脚轻,黑白颠倒,善恶不分,越来越喜欢追求富裕、名利和地位,而逐渐嫌弃贫穷,鄙视弱小,甚至丧失道德和泯灭良知。
在病痛中我要学会忍耐、包容与感恩,因为世上的任何追求都是空的,我要为福传做一个合格的见证人!目前我的病情依然在发展,全身能活动的也只有说话的嘴,与一双视力模糊的眼晴。
人们将极度追求物质生活,这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一个黑暗的王朝将诞生,人们将被邪恶、腐败自私的政治家统治,他们只对金钱和权利感兴趣。自然会失去平衡、大难将临头,人们将自食其果。”
这些宗教的信徒们受召本着自己的信仰和对公众福祉的理性追求,在宗教自由的环境中负责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处于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内,除了必须唾弃所有违反人性尊严的事物外,也要珍惜一切有益于共同生活的事物。
这些宗教的信徒们受召本着自己的信仰和对公众福祉的理性追求,在宗教自由的环境中负责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处于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内,除了必须唾弃所有违反人性尊严的事物外,也要珍惜一切有益于共同生活的事物。
福音多次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追求世上的财富,却应效法耶稣,度一个神贫的生活,耶稣是以言以行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