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传教修会的本地圣召多年来都非常少,可能造成教会的潜在危机。因此我们很欢迎教宗的安排,希望「献身生活年」,借着圣神的运作,能够启发各修会的反省和革新,也能加强众教友对献身生活的了解和渴望。
因为这个能多不能少,能涨不能落。曾几何时,那个依赖捐助,向所有可能渠道求援的中国教会,什么时候变得仿佛一夜之间富裕了,有钱了,仿佛不在乎那几万块钱了。
近年来,部分学者对区域教会史作了一定探讨,如陈支平、李少明的《基督教与福建民间社会》,陶飞亚、刘天路的《基督教与近代山东社会》、林金水的《台湾基督教史》,刘鼎寅、韩学军的《云南天主教史》,等等,这些著作对当地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及特点均有分析
2010年3月的一天,我盯晚自习,课间一位和我要好的同事带她到我们办公室串门,谈话中她说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我说我也有,她问我在哪里看的,我就告诉了她我看病的门诊,并好心嘱咐说:如果提熟人的名字,医生少要
宗徒保禄为传播主的福音曾说过:(我)被犹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受杖击三次;被石击一次;遭翻船三次;在深海里度过了一日一夜,又多次行路,遭遇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由同族来的危险、由外邦人来的危险
我自幼丧父母,又少兄弟,没有感受到父母亲人、家庭的温暖。我不知道小时候怎么活下来的,从记事起到现在一直乞讨为生,经常受人们斥责、白眼、甚至打骂。
(路19:42-44)达味也曾涕哭着赤足过此山,为逃避造反的阿贝少隆。(撒下15:20)当然,他们的哭泣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因爱而哭,后者因害怕而哭。
院中之院,所以安全;远离闹市,所以安静;少人搅扰,所以安宁。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环境,正适合阅读、适合写作。当然,也适合静心,适合安神,适合安歇以消除劳顿。
与八台圣母堂并存的中国长城著名长城专家李少文老师说:这座在那个时代建起的教堂在中国近现代的屡次劫难中变成了废墟,与更古老的长城相伴相依,极富色彩和寓意。
其实从旁观者看来,这很正常,因为我花时间和心思在教会里,自然在事业上花的精力就少。但是人却不这样想,觉得天主应该恩待我,觉得吃亏,如果最后大家都得一样的救恩,我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