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离异,首先表现为模仿、学习与趋近西方近代文明;其回归,主要表现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本民族的主体意识,以求避免被西方文明同化。或可说,这是一种跨越空间距离的离异与回归。
礼貌应来自爱的意识,而不是出于遵守规矩。每当我从食品店买回东西来,若望(我的丈夫)总是帮我从车上一包一包拿下来。当他双手拿着他干活儿的工具时,我也为他把车库门打开。
所有的依赖都归附于信仰,生活上的困顿寄托于精神上的富有,没有了信仰,生活也就失去了重要的意识支撑!北京牛坊:周凤奇参加这次欧洲朝圣对我来说真的很来之不易,心里一直有太多的辛酸和感恩,但又说不出口。
而且奉献的意识很强,每次教会有需要时他都会积极奉献。
兰神父接着说:虽然他的家庭条件拮据,但他为教会的奉献意识特别强,每次堂里需要钱,他都是捐献者之一,且从不留名。为堂买一些小的东西,他从来不报账,都是自己默默地奉献了。
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从现象观察(宗教何以成为全球问题)、学术反思(如何深描宗教现象)、问题意识(宗教对话难题何在)三个维度及问题,分析了宗教对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中国宗教在世界、天主教在中国应扮演的角色
张神父介绍说:通过学习圣经,教友们的个人灵性生命开始复苏,个人使命感在增强,借着堂区的善会小组服务,福传意识逐渐明确,开始对外进行服务,且人数在不断增多,服务的态度也非常好。
不是一个信念、推理和意识;不是施压,或者强迫。永远都是一个吸引。耶肋米亚先知就已经说过“祢引诱了我,我让我自己受了祢的引诱”。这适用于宗徒们、还有传教士们以及他们的事业。您刚刚所描述的情况如何发生呢?
在教宗的意识里:穿越信德之门(宗14:27),就意味着人心被恩宠重新塑造,因此,基督徒就踏上了一条终身信仰的旅程。这个旅程由我们宣称天主为父的洗礼开启,由此将基督徒的一生展现为:一个信仰宣认。
令人欣慰的是,由于教友群体在全国人口中属极少数,所以形成了强烈的团体意识。中国教会表现出对时代征兆认识的不足,而梵二给教会指出的路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