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勤奋好学,曾先后到过香港、黎巴嫩、叙利亚、阿富汗、埃及,最后来到以色列圣城耶路撒冷,在耶稣的出生地伯冷城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服务于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晚年的她回到自己的会院。
素有平乱之心的王阳明,又怎能不经常想到铁马驰风,血溅荒城,雄壮威武的马援将军呢!马援早就是王阳明心中的楷模,由于魂牵梦系,渴盼已久,他居然跨越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阻障,在梦境里与他相遇。
路上老主教一边用力地蹬车,一边如数家珍般介绍沿路的堂口:离县城8华里是云台山,老主教曾在那里度过了动乱年代最艰难的岁月;离县城10华里是有200多教友的河城街;离县城25华里是有700多教友的陵上寺。
等韦荟抬头,田先生不见了,却出现了一个黄衣人,带着韦荟向北走了几十里,来到一座城市。城中有座宫殿,门口有几百个手持兵刃的卫士。稍等片刻后,里面有人喊:“传湖州前参军韦荟。”
词为:“碧城十二瞰湖边,山水更清妍。此邦自古繁华地,风光好,终日歌弦。苏小宅边桃李,坡公堤上人烟。绮窗罗幕锁婵娟。咫尺远如天。红娘不寄张生信,西厢事,只恐虚传。怎及青铜明镜,铸来便得团圆!”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这是他对已故董妃的思念,多情天子,念念不忘与美人共枕的时光。这本属皇帝的私情,他能将其讲给和尚们听,足见顺治和木陈关系之深。
3.主要挑战 传统天主教的福传往往以家庭为重要的场所,但随着城填化的推进,以及家庭观念的淡薄甚至危机,家庭在福传和信仰的养成上的作用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不过,县志办的工作人员倒是在《阳城县志》里查到了这么一句话:“1903年,英国人斯米德来阳城传教,在东关城后巷设立教堂。1921年后,由简称为何、巴、艾的3个英国人依次传教。
1915年,施礼华父亲的纺织生意失败,被迫迁往罗格纽城,他在那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在罗格纽,施礼华看到一位教士在雪地里留下的赤脚足迹,他第一次感受到天主的召叫,似乎要他做些事情,但他不清楚究竟是什么。
城区有3个天主堂,共2000多户,3000多天主教徒,新教教徒有6700人。龙港主恩堂抽样调查显示,242名教徒中,15年前从事农业的66人,个体经营49人,私人企业、高级职员兼股东董事者,共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