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全家遵遗训,给玉娃老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玉娃在这个家里又过了二十余年,得了高寿。生前劝他领了洗,死后为他送了葬,满了姥姥的遗愿。姥姥非凡的爱人精神,深受邻里们的赞赏。
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的,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请看,他谏诤国王黑落德,公然斥责国王强占自己的弟妇,对骄傲的法利塞人、放浪的军人、贪污的税吏、也敢直斥他们的不道德行为。耶稣也说若翰不是随风摇动的芦苇,而是一位守正不阿的强人。
因为,在人彼此相识、彼此交谈、彼此注视、彼此聆听、接纳对方长处的地方,什么都会出现。托朗枢机解释说,以上这些是每个宗教各自圣德和真理的价值,即使我们知道耶稣是真理。
教宗表明,圣人不是完美的典范,而是经验过天主的人。谁与耶稣同在,他就是有福的人、幸福的人。教宗解释说:幸福不在於拥有什麽,或成为怎样的人。不是的,真正的幸福是与上主同在,为爱而活。
接著,枢机主教解释《信经》中的「祂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这最后的审判是「真理的喜悦之光,不是暴君的裁判;是宽慰不是恐惧。对于信者来説,是神圣之爱的胜利和与新郎的相遇。」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月5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时表示:慈悲善工不是为了良心平安而施舍,而是分担和同情他人的痛苦,同时也要冒险。
教宗解释说,我们这样对待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并不难,但如果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朋友和亲人,便会产生问题。耶稣态度明确,不拐弯抹角。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到人的本质和根源。只有回答了人是什么或人是从哪里来的时,我们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修道生活的本质—回归真正的自我。
人看外表,天主看人心。人看一个人“处事的能力”,天主却看一个人“爱的能力”!在我们今天的教会和社会生活中,真正充满爱心而持续奉献的人,基本上都是不富裕的,或者贫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