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切地认为,本人此行并不是什么“破冰之旅”,而是时任香港主教的胡振中枢机1994年访京之后的延续。正如我在不同场合所反复强调的,我们教区被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委以作“桥梁教会”之重任。
北京神哲学院副院长刘振田神父:我来到北京20年,和傅主教接触比较多,有很深的感情。他远见卓识的派神职人员出国深造,因为神职人员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信友里的威望比较高,因此其素质需要相应的提高。
许多年轻人在坚振圣事之后就离开了教会,因为他们不属于教会中的任何信仰团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必须要让教会成为一个接纳所有人的地方,而不是给那些希望来教会的人设置障碍。
早期教父(如奥利振、圣大额我略)倾向于将“日用的食粮”视为超性的食粮——圣体,喂养我们属灵生命。
希望看到在子女的心中产生回家的渴望不要只做有名无实的基督徒——教宗方济各11月5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弥撒讲道中表示:如果不去赴天主的宴,我们就不是基督徒领圣体是重要的;儿童趁早领洗是重要的;领受坚振圣事是重要的
因为,这世界给我们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及时享受得到的;而信仰给我们的,却极近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我们愿意放下看得见、摸得着、及时享受得到的东西,而去追求信仰的果实吗?
原因是因为:第一,西部少数民族或蒙古族中的部分人已经信仰景教(元代称也里可温教),接受了基督信仰;其二、元朝的实际统治者是蒙古人,当时他们在中国实行类似种姓制度的民族划分,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
就像德勒撒修女,当她决定并走出安全、温暖和充满爱的修会团体,去与大街上那些无家可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病危临终、被人遗弃的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又有谁能够理解她呢?
不仅如此,每逢春节时,金神父牺牲与亲人团聚的欢乐,去和那些回不了家的外来打工的教友们一起过年,这份大爱让他们感动至极,虽然离开了家,但却享受着一份无言的温暖和感动。
王振英修女说:“今天是真福玛利亚亚松达安息主怀百周年庆节,太原全教区举行庆祝。我作为与亚松达同会的修女,也来参加庆祝,非常荣幸。最使我高兴的是我们修会被视为太原的圣地,修院为圣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