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和一些教友在一起聊天时,也会谈论类似的这些话题,听一些教友和神父谈论,偶尔自己也会通过网络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一篇《曾经也是神父》的文章更是许多修道人茶余饭后不断探讨和分享的话题。
佛教也有类似的说法:“学佛,不是为了保佑自己,而是为了舍弃自己;不是让佛保佑自己多发财,而是保佑自己不要对财物执迷;不是让佛保佑自己长命百岁,而是保佑自己不要贪爱这个转瞬即腐朽的身体。”
其理念是其他人也有机会开发类似的产品,能纳入同一个品牌旗下。这不再是我独享的,而是我们大家的。“对这名方济各会修女而言,这是个攸关奉献生活未来的关键:”同心协力!
从起初他便看到他与人类同甘共苦,虽死不辞。他也看到他从死者中复活,成为“死者中的首生者”(哥1:18;默1:5)。人类是为生命和复活而受造的。除了复活的奥迹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对死亡之恶的答案。
教会需要在基督内做处出见证,以建设一个“正义与团结”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所有的人类都可以像兄弟姊妹一样的生活”,这个公共利益也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富人与大部分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所期望的。
然而,在教会内也存在着类似的诱惑,那就是想要把圣神封闭在典籍、制度和定义之中。圣神创造并赋予制度生命,但祂自己不能被“制度化”、“物化”。
编者按:在19世纪的意大利亚士地省,我们的教会曾出现过一个伟大的圣人———圣若望·鲍思高。他因其独特的教育方法而影响了当时的一代人,被誉为青少年教育家。
——圣奥思定对天主而言,没有人会走得离他太远无论你做过多少次错误的选择,伤害过多少人,如何严重地违犯了天主的戒律和人间的法律,只要你恳求他的宽恕并真心定改,天主仍然会张开他的双臂
关于都灵殓布,对于我们中国教友来讲,由于香港思高本圣经首页就印有都灵殓布上主耶稣的圣容像,随着圣经的普及,许多人都看到了。就像相信圣经是天主的圣言,也相信都灵殓布上的圣像,就是主耶稣真实的圣容。
目前中国天主教会应用的思高版《圣经》在伯多禄前书第三章的第5条附注中写道,“耶稣死后,祂的灵魂给‘在狱中的灵魂’,即给一切集中在‘灵薄狱’的古善人的灵魂,报告了救恩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