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样的精神理念也被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所欣赏和实践:印度的圣雄甘地、德兰修女、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南非的曼德拉、不但宽恕并到监狱探望了他刺客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等
教友小德兰在上坡拐弯处险些滑倒,手上沾满了山坡上的泥土,一位志愿者急忙走过来,牵着她的手,拉着她往上走,她再三推辞说手上有泥,志愿者却毫不介意,义无反顾地牵着她一路前行。朝圣途中,爱浓浓、暖融融。
如同若望·圣三松这位有圣德的盲人一样,他在黑暗中成为十七世纪法国杜兰地区革新加尔默罗会隐修院的光耀火炬。为了引导灵魂进入平安的心神区域,他主张灵魂进行渴慕的操练。
抗日功臣于斌主教于斌(1901-1978),字冠五,号希岳,后改为野声,黑龙江兰西人。6岁时,父亲于水源去世,7岁时母亲萧氏也去世,由祖父母抚养长大。
志愿者小德兰姊妹如是说。午餐之后,在农家乐院外,露德之家向感人者朋友们赠送了《圣经》、药盒,西安教区《信仰与生活》及露德之家志愿者红马夹,欢迎他们以后参与露德之家志愿者共同探访病人、服务病人。
与此同时,楠榜省丹戎加兰教区和西加里曼丹省坤甸总教区的一些堂区,也开始推展类似的项目。维比索诺说:这是圣神的工作。我所能做的,就只是顺从。捐款及筹款活动教区一旦开展了项目,通常要靠堂区教友捐款资助。
圣德兰修女曾说过:疼痛、哀伤、痛苦都是耶稣的亲吻——是你这样亲近他,使得他能亲吻你的记号。你若是真的再次活出基督的苦难,当耶稣进入你的生命中时,请接受这一切。
(伯后3:8)世旅短暂,我们可否摒弃风光、摒弃万人的中心、摒弃火热的被关注度,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默默地承受天父的旨意,如圣女小德兰那样,哪怕呆在一个默寂的小小角落里祈祷一下,也胜过凸显自己的万人瞩目的闪光灯下的滔滔不绝
他出生于意大利的塔兰托,17岁到罗马学院求学,25岁加入了天主教耶稣会,1643年到达浙江兰溪,后抵达杭州传教,在1644-1650年间,他目睹了明末战乱,并且在此期间结交了不少中国名流,1650年,他到北京谒见顺治皇帝
她简朴、她纯正,她美丽、她所放出的爱的芬芳,可与小德兰媲美,她无愧于“玛利亚第二”,她是基督的净配。她服从的美德,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她所行的福传之路,却是我们所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