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来到三圣亭前,念玫瑰经、唱圣歌、拜苦路,完满地结束了这次朝圣之旅。5月25日平安到家。生活中的朝圣,一要以复活的基督为中心,二要以悔改修和作行动,三要以真诚与明智的态度对待。
耶稣时代,在旷野隐修俨然成为当时时代的一种潮流,如耶稣也在旷野中度过一段时间(谷1:12-13;玛4:1-11;路4:1-13)。
又有一个客纳罕妇女,因女儿被魔鬼纠缠甚苦,来求耶稣医治。妇人喊叫:主啊,可怜我吧!求你医治我的女儿。耶稣却一言不发。那妇人又喊叫,耶稣说:我被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注视著苦架上的耶稣,她体验到内心的解放。因为她深深感到被理解和被爱,因此也能够去理解和去爱他人:这是开始。她感到被理解,她感到被爱,因此能够理解和爱别人。
(参阅路17:21)他的临在如气息一般,来去自如:“风随意向哪里吹,你听到风的响声,却不知道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若3:8)说天主是神并不简单意味着天主全然不同。
为了“从另一条路返回”,他们很可能与回家的路背道而驰,需要继续南行到希伯仑,然后再沿着礁石磷峋、曲折不平的海岸线走到迦萨,在那里才能寻到拐往北方的另一条路……另路而归的指令毕竟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而已,
他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蒙主圣召,毅然决然走上了这条跟主走不回头的路,做主的牧羊人。一走就是30年,无怨无悔。因为他坚信主必与他同在。 不要害怕!从今以后,你要做渔人的渔夫。
路二四19-21他们(前往厄玛乌的两位门徒)回答说:「就是有关纳匝肋人耶稣的事…我们的司祭长及首领竟解送了祂,判了祂死罪,钉祂在十字架上。我们原指望祂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
2012年7月19日的下午,我到教堂去学电子琴,六点钟我独自一人骑电车回家,当走到距我家还有一里路的一个十字路口附近的时候,我习惯地回头张望,看后边是否有人,因我要向右拐,路后边有人,但距我还很远,且路很宽
上主这样说:你们应站在交叉路口,观察探问旧路;哪一条是好路,就在那路上走,你们的心灵必获安宁。他们却答说:我们偏不走。